一機清除海港垃圾 掃海湛鬥機初顯鋒芒
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數據資料顯示,從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全台海洋廢棄物清除量已高達160萬個,顯現出海洋垃圾問題迫在眉睫。為了更有效解決大海及港灣內的垃圾,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成立「台灣湛藍海洋聯盟」新創團隊,研發掃海機器人「湛鬥機」,來清除海港垃圾。
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數據資料顯示,從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全台海洋廢棄物清除量已高達160萬個,顯現出海洋垃圾問題迫在眉睫。為了更有效解決大海及港灣內的垃圾,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成立「台灣湛藍海洋聯盟」新創團隊,研發掃海機器人「湛鬥機」,來清除海港垃圾。
1959年塑膠袋問世,為人類帶來更便利的生活,塑膠袋在人類歷史中,存在超過一甲子歲月,我們已經習慣它的存在並大量使用,輕如羽毛的塑膠袋不僅在我們生活軌跡中,逐漸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也為地球帶來一場窒息的污染浪潮。台灣於107年擴大實施限塑政策,以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為主(以下使用減袋說明),擴大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營業場所。兩年過去了,塑膠袋真的減少使用了嗎?
上完廁所,你會選擇把衛生紙丟進垃圾桶還是沖入馬桶呢?環保署106年開始推廣衛生紙丟馬桶的政策,這樣的概念早在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執行,此舉可減少廁紙堆積與蚊蟲孳生,更能減少傳染病的擴散。
近年來鯨豚擱淺數量逐漸增加,海洋動物的保育和救援工作刻不容緩,台灣各地的鯨豚相關協會也致力於推廣海洋教育和鯨豚友善等相關活動,希望讓更多台灣民眾了解大海和海洋動物。
聯合國統計,每分鐘都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造成嚴重海洋污染,而政府也從2018年開始擴大限塑政策,希望能改善塑膠垃圾的數量。不過,仍有許多「看不見的」塑膠微粒污染,藏身在海洋及日常生活,最終更會透過食物鏈循環回到人體。
近年來網購逐漸成為民眾的主要消費管道之一,但在享受網購便利性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大幅增加的塑膠包材垃圾,增添環境負擔。 對此,有業者推出能重複使用的循環包裝袋,盼藉此解決網購垃圾問題。
淡水河流域自1987年擴大截流的方式整治淡水河系。時至今日,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2019年淡水河系仍有將近3%的河段屬於嚴重汙染,其根源來自河川特性、生活廢水以及氣候變遷的影響,使汙染難完整根除。
台灣養殖漁業主要分為內陸養殖魚塭、海面養殖及箱網養殖,雖然台灣現下市場仍以捕撈漁業為主,但為維護海洋資源永續利用,養殖漁業成為未來重點產業。養殖漁業衍伸的環境問題也成當務之急,其中包括廢棄物及塑膠微粒的產生、海洋優養化等,因此在漁業發展與環境友善間取得平衡,已成各界共同努力之首要目標。
現今台灣多數水域仍受到嚴格限制,台灣開放水域聯盟為此喊出「水域解嚴,還我海洋國家」的口號,希望解除水域空間限制,還給民眾親近水域的權利,並推動教育,讓台灣人真正與海共存。
位在宜蘭縣蘇澳鎮的岳明國小,以「海洋永續環境教育」為發想,結合學校鄰近海邊及濕地等環境優勢,發展出一系列「海洋教育」特色課程,成為全台唯一將帆船、浮潛、趴浪等海上活動納入體育課程的學校。不只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體驗與實作,同時也是全台第一間公辦民營的實驗教育特色小學。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被民眾視如珍寶的口罩,竟出現在多處海灘上,是過去罕見的「海廢」,究竟海廢從哪來?環保團體如何透過活潑的教材,幫助我們認識海廢;而民眾該如何從日常生活做起,守護珍貴的海洋環境。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世界各國陸續發布停課公告。因應停課危機,各縣市紛紛推動停課不停學政策。多元遠距上課方式,各有優劣,如何做選擇使學習成效達到最高,成為師生間的重要課題。
「因為空拍,把視線延伸到城市之外,看見了自然,看見了土地,也看見了破壞」齊柏林曾這麼說過,用空拍的視野俯瞰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也將珍貴的畫面集結成紀錄片《看見台灣》。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