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沒有掌聲的奧運 身障運動平權失衡

記者 黃筱涵、李寰瑋、張凱琳/採訪報導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奧運,皆為運動的最高殿堂,但帕運會所吸引的熱潮及關注度卻遠遠低於奧運會。選手素質、場地品質皆與奧運會相同,兩者的關注度卻有懸殊的差距。身障運動員除了克服先天的困難,在訓練資金、師資亦顯匱乏,對於場地的無障礙建設則需極高的要求,使得身障運動員的訓練更加艱辛。在運動平權的時代下,身障運動員卻面臨著不平等的待遇。

帕運國手鄭自強克服身體障礙參與射箭比賽,與其他身心障礙運動好手一起享受運動競技時光。照片提供/鄭自強
帕運國手鄭自強克服身體障礙參與射箭比賽,與其他身心障礙運動好手一起享受運動競技時光。照片提供/鄭自強

訓練不易  欠缺關注

中華民國帕拉林匹克總會專員黃鈺惠提及,相對於奧運的關注度,一般對於帕運較為陌生。除了身障運動員訓練困難較多,參加帕運人數與奧運有一定的落差,人們對於身障運動較不熟悉,導致台灣民眾對帕運的接觸、關注較少。

對於身障運動員較一般選手的訓練困難,黃鈺惠表示,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負責推動肢體障礙者、視覺障礙者及智能障礙者之競技體育運動,而運動員身體的障礙,在生理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例如小兒麻痺者和脊髓損傷者同為肢體障礙,但二位不同病症的運動員遇到的情形也不相同,同理,視覺障礙者,全盲和中度視覺障礙的運動困難程度也不一樣。  

在心理調適方面,黃鈺惠指出,先天病症與後天意外導致的障礙,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也有很大的差異。後天意外導致身體障礙的運動員,需要比先天身障者花更多時間去調適心理狀態。 

黃鈺惠表示2019年以前,台灣對於身心障礙者從事運動採鼓勵性質,政府及民間所擁有的資源相對薄弱,加上場地及師資無償提供給身心障礙者,因此沒有固定訓練的場地與師資。

她接著補充,自2019年5月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指派專員來台協助並明確表示,身障運動在國際已明確界定為「高度競技體育運動」 教育部體育署自此開啟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及輔導措施,其中包含輔導帕總轉型、開創帕運/亞運教練及選手備戰計畫、啟動帕拉運動淺力新秀培植計畫、建立帕運/亞運接班梯隊等,針對台灣身心障礙運動員的經費、場地及師資投入相關資源等

新北市體育處專員蔡如雅建議無相關運動經驗的身心障礙市民,可參加市府免費推動的運動體驗及課程,了解合適運動項目後,進一步養成規律運動習而想參加競技運動的準選手,須依規定參加帕拉林匹克運動分級,取得資格後,再藉由訓練,追求在賽場上的成績。

鄭自強國手專注於箭靶上,用力拉緊箭弩,展現對射箭運動的熱情。照片提供/鄭自強
鄭自強專注於箭靶上,用力拉緊箭弩,展現對射箭運動的熱情。照片提供/鄭自強

完善設施  保障權益

有關身心障礙運動員的訓練方式,黃鈺惠表示,他們與一般運動員的培訓方式大致相符,但對於身心障礙運動員而言,「無障礙運動環境」是需要關注的議題。她坦言,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和各級政府機構的努力下,無障礙設施越趨完善,但與一般運動員相比,在運動場地上仍需持續改善。  

蔡如雅解釋,運動平權及落實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為新北市推動身心障礙運動的核心價值。除了依建築法規建置無障礙設施、設備外,也會了解身心障礙市民需求,給予身心障礙市民更多的運動機會。

黃鈺惠認為,期許透過完善的訓練體制、生涯規畫等輔導,除了使選手可以專注投入訓練,也能在退役後尋找合適管道,繼續維持生活品質,達到IPC所稱「以運動創造更融合的社會」。

輪椅羽球教練教導學員揮拍技巧。攝影/張凱琳
輪椅羽球教練教導學員揮拍技巧。攝影/張凱琳

輪椅夢公園  運動無障礙

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輪椅夢公園,是全台首座擁有完善室內外設施的身障友善園區。輪椅夢公園推動聯盟營運長呂嘉儀表示,「輪椅」代表的不是實體而是意象,從身障者的角度出發,特殊族群的需求才能被看見。

呂嘉儀認為,運動平權不該僅止於口號,更要有實際作為。而輪椅夢公園就是她與推動聯盟的成員,為身障行動不便者爭取「運動權」的成果,讓他們不再只是被關在家保護的角色。「因為我自己就是身障者,加上天生個性使然吧,所以更能體會越被剝奪,就越想去爭取的感受。」她笑著說。

新北市輪椅夢公園除了鼓勵身障者踏出家門,也開設許多輪椅相關課程與活動,像是輪椅羽球、輪椅棒球、手搖自行車以及無障礙運動旅遊等。從事運動教育多年的輪椅夢公園課程行政助理許家閎認為,不同於一般生,他們知道能夠獲得教導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會展現出更多的求知慾,渴望運動的想法也會特別強烈。

身障者透過參與運動享受生活樂趣。攝影/張凱琳
身障者透過參與運動享受生活樂趣。攝影/張凱琳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專題研究計畫顯示,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身心健康、抒解壓力和提升生活品質,而且在競爭劇烈偏向物質化的社會,也能促進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與促進社會和諧。輪椅羽球教練楊寓弦表示,有些學員原本只是單純來運動,但時間久了意外培養出興趣,甚至往選手發展。看到他們有生活目標,不只替他們感到開心,教課也更有成就感。

目前輪椅夢公園只有新北市與高雄市兩個據點,但無疑是社會重視無障礙運動空間需求的契機。再加上近年運動平權的意識逐漸抬頭,呂嘉儀期盼輪椅夢公園能成為身障者跨出第一步的起點,而不是安逸的終點。

輪椅羽球班的學員們對打練習。攝影/張凱琳
輪椅羽球班的學員們對打練習。攝影/張凱琳

官民力  挹注資源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 2021年8月台灣已經有120萬人持有身心障礙證明手冊,約佔我國總人口數的5.2%。其中疾病、意外等後天因素判定為身心障礙人數高達87.7萬人,佔身心障礙族群總人數的73%,等於每26個國民就會有一人因故成為身心障礙人士。然而, 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身心障礙運動統計資料中顯示,2020年實際參與國家舉辦或補助的運動休閒活動,以及選手培訓的身心障礙人士卻只有19萬人次,比例相當懸殊。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台灣國民平均每26人就會有1個人因後天意外造成身心障礙。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製圖/李寰瑋
台灣國民平均每26人即有1人因後天意外造成身心障礙。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製圖/李寰瑋
輪椅舞團精心設計的舞步,讓一般舞者與身障舞者都能一起盡情地享受每一首舞曲。攝影/李寰瑋
一般舞者與身障舞者一起練習舞步建立默契。攝影/李寰瑋

對此,帕運國手鄭自強表示,身障人士的運動平權之路最大的門檻就是金錢,對於身障者來說,各種競技運動的專用輪椅像是「一般人需要跑鞋」,需要合適才能確保動作靈活。但是,量身訂做的輪椅造價不菲,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

另外,他也提到師資問題,由於一般學校缺乏同時具有特教及體育專業的老師,無法提供適應體育課程給身障學童,讓許多潛在的運動好手失去接觸體育興趣的機會,可以說是相當可惜。

從左至右分別是射箭專用輪椅、舞蹈專用輪椅,以及電動輪椅。攝影/李寰瑋
從左至右依序為射箭專用輪椅、舞蹈專用輪椅,以及電動輪椅。攝影/李寰瑋

不過,再難的事情也可能會有轉機,鄭自強認為,「勇敢迎向改變的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這十年間身障者的運動平權觀念興起,政府、民間企業及組織合力舉辦許多活動,像是免費的射箭競賽體驗與培訓營,以及輪椅舞蹈商演團體等,希望在未來能夠改變大眾對於身心障礙人士「只能接受他人幫助」的認知,讓這些「折翼天使」能夠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繼續發光發熱,以及完成生而為人的自我實現。

輪椅舞團的團員每週都會相約在活動中心練習新舞蹈,一起準備未來的公開演出。攝影/李寰瑋
輪椅舞團的團員每週相約在活動中心練習舞蹈,準備公開演出。攝影/李寰瑋

延伸閱讀

冬季奧運無舵雪橇女將林欣蓉 水泥地上的傳奇

閃耀生命鬥士的舞台 帕拉林匹克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