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HMT走進部落 陪伴兒童深耕南投

記者 廖翊彣、龍品伃/採訪報導

中華HMT你好明天青年實踐協會(以下簡稱HMT)是致力於原住民兒童教育發展的組織,HMT在原鄉國小辦寒暑假營隊時發現,除了提供教育和陪伴外,兒童的家庭與社區環境也會影響他們的成長,於是HMT開始深耕南投縣信義鄉明德部落,長期走入原鄉與居民共處,陪伴孩子們一同成長。

HMT長期深耕於南投縣明德部落。攝影/廖翊彣

HMT成立背景 從服務中萌生創團念頭

HMT團長楊庭瑄回憶,她曾在2015年加入毛克利國際志工海外志工服務隊,進組織服務兩三年後,她前往中國福建服務時,在組織中認識理念相同的夥伴,進而於2018年共同創立HMT。

「我們已經做服務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每次都去不同的地方,每次服務的志工夥伴都不同,需要重新認識,會缺乏延續性。如果一起做教育服務的都是熟悉的夥伴,就可以規劃的更完善,做事起來也會更有默契。」楊庭瑄坦言,這讓她心中種下想要自己創立服務團隊的念頭。

2018年末,楊庭瑄與夥伴徐昕平發現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與鹿樂平台共同推出的「鹿樂實踐家計畫,這個計畫是在鼓勵青年運用自身專業,依偏鄉學校或社區部落需求,規劃互動服務學習方案。當時他們正處於畢業之際,擔心開始工作後沒有機會再做社會服務,於是抱著嘗試的心態申請計畫,並成功入選。

剛開始團隊只有12名成員,他們以徐昕平過去第一次參加志工服務的南投縣信義鄉羅娜國小,以及另一位成員曾經服務,也在附近的信義國小做為服務開端。HMT團隊就在這兩所國小做總共10天的教育服務,內容多為主題式課程教學。「雖然整體架構還不完善,但對HMT來說是草創的第一階段」,楊庭瑄說。

為了讓組織永續經營下去, HMT團隊在9月通過內政部核准,正式立案為「中華HMT你好明天青年實踐協會」,從最初的學生草創團體到非營利性社團法人,HMT團隊持續發展至今並服務社會。

首次活動落幕 開始長期性服務 

在第一次的服務結束後,HMT認為他們還是像以前參加服務隊一樣,僅屬於一次性服務,時間和內容都不足以讓小朋友得到啟發和成長,他們想要繼續將服務延續下去,於是開始在寒暑假時到國小辦營隊。

從2020年8月至今時,HMT團隊已與信義鄉當地羅娜、信義、人和三所國小合作舉辦多場營隊、工作坊,課程內容將由志工夥伴負責,例如:讓小朋友實際採訪並撰寫報導的記者課,以及能夠學習構圖技巧和看圖說故事的攝影課。楊庭瑄補充,未來課程方向也將針對小朋友的需求和興趣著手設計。

HMT服務南投縣信義鄉人和、信義、羅娜三所國小,相距遙遠。製圖/林長清

曾擔任HMT暑假營隊志工的林彥群提到,參與活動雖只有短短一週,卻帶給他家的感覺,與小朋友互動讓他充滿活力,且從孩子們的話語中他可以得知,小朋友每年都十分期待暑假營隊的到來。

人和國小的孩子積極參與營隊活動。照片提供/中華HMT你好明天青年實踐協會

家庭狀況各不同 原民兒少需要陪伴

「以信義國小來說,大概70%是原住民孩童,30%是閩南孩童,而閩南孩童的母親大多是外籍配偶,造成孩童在語言學習上相對較弱,原住民孩童有些是父母離異,有些是在外地工作,也有隔代教養的。因此在課業上,多數家庭比較不會太關注,需要靠孩子本身去積極努力」,南投縣信義國小教導主任全昱表示。而HMT的出現,讓許多家庭都開始鼓勵孩童去參加營隊活動。

HMT初來乍到時,全昱也曾對非教育體系出身的他們抱有疑慮,認為團隊成員才剛脫離學生身分不久,是否能夠成熟的面對孩子們的各種問題,以及教學上會不會出現城鄉差距的文化衝突?但在經過全昱長期觀察後發現,孩子們在參與HMT活動後都有越來越成熟、進步,每次活動結束後,都會興奮地和他分享心得,也期盼參加下次活動。

「小朋友在參加後心態有了轉變,開始會為人著想,也了解到何謂責任。」三個孩子都有參與HMT活動的家長羅振明認為, HMT舉辦的活動幫助孩童提早去體驗社會,也為部落拓展新視野。

羅振明表示,部落的小朋友較少接觸到攝影,HMT提供的攝影課,讓他們了解如何拍攝活動照片。HMT在辦活動時邀請講師和行銷活動,都是之前他們沒有體驗過的事,HMT和以往部落提供的資源不同,讓他們未來出部落前能夠先有所準備。

全昱評析:「現在是資訊科技、素養相當重要的時代,我們也不希望部落的小朋友有資訊能力的落差。」他認為除了學校的資訊老師外, HMT傳播科技的輔助,對小朋友未來工作如虎添翼。

提升陪伴時間 「小布點計畫」

為提高陪伴孩子的時間,HMT未來將推出「小布點計畫」,建立孩子們課後學習基地。「當地的小朋友,他們要學這類型的課程,一定要到山下或是市區,而且家長也不一定會栽培小孩子這些興趣。」楊庭瑄說明,基地設立在信義國小附近,讓他們放學後能過來寫作業、進行輔導,除此之外也會設計舞蹈、戲劇、專案管理的課程,在周末時舉辦講座、工作坊,讓孩子能夠多元學習。

楊庭瑄表示,小布點計畫的出現,讓部落的孩子們能在多元學習下成長,例如:舞蹈課內容除學生感興趣的MV舞外,也融入當地文化特色,戲劇課也結合布農族神話故事;而專案管理則是為了日後每年舉辦的市集活動所設計。

延續市集理念 彩繪明德部落誕生

回顧2021年,HMT在2月寒假辦理「義布農辭玩市集」,8月暑假則拋開營隊、工作坊的形式,和明德部落居民一起進行社區美化、彩繪部落,讓HMT有更多機會能和部落族人接觸,也讓更多居民認識這個協會。

部落青年參與彩繪牆活動。照片提供/中華HMT你好明天青年實踐協會

HMT在辦完多場營隊和課程工作坊後,決定為原鄉孩子做一些創新挑戰。2021年寒假他們首創在信義國小舉辦大型活動「義布農辭玩市集」,在舉辦市集的過程中,讓孩子親身體驗擺攤開店、應對顧客,讓孩子透過實作學習成長,並結合布農族傳統故事,編髮、射箭體驗,還有孩童的布農族藝術表演,打造一個族群文化與藝術教育交融的市集。

為了市集整體美觀設計,HMT和信義國小校方商量後,重新彩繪了校內的一面牆,最後呈現的效果也讓校方相當滿意。因此有師長建議他們可以去美化社區部落,他們很開心能有機會和部落族人活絡感情,於是催生彩繪明德部落企劃。

位於信義國小的彩繪牆。攝影/廖翊彣

「布可能不繪」 文化交流與傳承

彩繪牆是HMT首次挑戰教育以外的其他可能性,他們選擇明德部落裡靠近教會的牆面,並與當地居民和對外招募的小幫手一起,在牆上畫上關於布農族的傳統文化故事,並命名為「布可能不繪明德彩繪計畫」,不僅能夠美化社區,更能讓小朋友對部落的文化有更多了解。

明德部落牆上彩繪布農族傳統故事。攝影/龍品伃

「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和HMT、自己的青年朋友們共同去美化社區。」部落青年伍思賢認為彩繪明德部落是個很新鮮的體驗,也可以在過程中看到其他青年對部落的想法。

不同於過去招募志工,HMT這次利用類似打工換宿的方式招募小幫手,希望可以接觸到更多不同行業的人。HMT副團長余茹芳說,「來當志工的人較多是因為喜歡小朋友或想做善事,而短期的招募小幫手,除了可以讓他們體驗在部落生活, HMT也能透過與各行業的人交流,有其他未來發展。」像是有做翻譯工作的小幫手,就有提出建議他們未來可以幫小朋友做族語書。

「不同年齡的人講出來,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楊庭瑄表示, HMT將從2021年12月開始,將以彩繪牆為主角,於明德部落進行一場聲音的「布思議文化展」,透過當地各年齡層的居民幫忙錄製牆上的文化故事,帶給來參加民眾不一樣的體驗。

HMT在2021年12月以彩繪牆為主進行「布思議文化展」。攝影/廖翊彣

轉換人生跑道 投身偏鄉教育服務

HMT的成員大多非教育體系出身,為了共同的理想而放棄原先較安逸平坦的職業道路,選擇到偏遠的信義鄉為孩子們服務。

團長楊庭瑄在大學時就讀企管系,畢業後她放棄可以到海外知名企業工作的機會,選擇留在台灣繼續參與鹿樂實踐家計畫,之後便與其他夥伴們共同創立HMT。這一切原本並不在楊庭瑄的人生規劃中,但她希望自己能趁著還年輕的時候做一些不一樣的事。

楊庭瑄說,「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實力的累積,在大學四年的過程中除了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以外,其實更多重要的東西是課本無法教會我們的。」人與人的相處之道、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要透過經驗加乘不斷的學習,她也鼓勵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多參加活動,累積更多社會經驗,為未來儲備能量。

HMT副團長余茹芳原先便對教育這方面抱有很大的興趣及熱忱,在國小六年級參加活動時,她發現自己很喜歡和小朋友相處,也曾想過未來要朝教學領域發展。即使後來大學選擇了廣電系就讀,在因緣際會之下,藉由打工的同事引薦她報名HMT營隊志工招募。短短幾天的營隊生活,她發現自己很樂在其中,在畢業後她也全心投入組織計畫的參與,不知不覺就這樣一路走到了現在。

「我們不知道HMT這條路可以走多遠,即使有天組織不在了,希望至少孩子們在未來可以記得,有這樣一個曾經如此支持、陪伴著他們地方。」楊庭瑄說,只要能讓「善」的信念流傳下去,這便是組織存在最大的意義。

 

延伸閱讀:

偏鄉教育困境 「老師你會不會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