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焦點

【攝影報導】百年的良心堅持 新竹東德成米粉

記者 吳辰昕/採訪報導

穿過靜謐小巷,走進舊稱米粉寮的新竹南勢社區,耳邊傳來陣陣馬達聲,東德成米粉廠規模雖不大,卻已有百年歷史,大清早郭連進一家全員出動準備製作米粉,百分百米漿製成的米糰從蒸籠出爐,頓時水蒸氣瀰漫整間工廠,另一邊輪粿機正在運轉,將米糰攪拌均勻,老闆娘林美津熱情地介紹自家的生產器具,馬達、輪粿機都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部分機身甚至是木製,十分古樸。

剛出爐的米粉需將水氣甩出避免結塊。攝影/吳辰昕
重質不重量 良心最重要

南勢社區隨處可見米粉廠的蹤跡,全盛時期鄰近地區有60多間規模各異的米粉廠,如今這一帶大部分米粉廠都已歇業,只剩零星的幾家,堅持使用純米製作米粉的工廠就更少了,東德成米粉廠就是其一。

正當其他米粉廠紛紛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甚至便宜行事在製作過程中混入大量玉米粉,老闆郭連進選擇堅持古法,繼承祖父的純米米粉。

「我們不求賣得多,只希望大家知道我們的米粉成分簡單,只有水跟米而已」,老闆娘林美津驕傲地說。還指著一包包的西螺米說道:「他們家的米我們買了四代,一定放心。」

掄粿過程。攝影/吳辰昕
將半熟的粿團放入紡粿機內攪拌均勻,此過程稱掄粿。攝影/吳辰昕

這樣的堅持打響新竹東德成米粉廠的名號。雖然過去興盛的米粉寮逐漸沒落,但郭連進夫婦依然努力,全年無休地使用複雜古法製作純米米粉。

天還未亮就必須起床磨米漿,接著脫水、蒸米糰、掄米片、壓絲,就連水和米的比例都需要格外小心,粒粒分明的白米化身成一絲又一絲的米粉,每道程序都不能馬虎,至少花費6、7個小時。

蒸籠體積龐大,蒸氣炙熱,製粉過程辛苦。攝影/吳辰昕
米粉從蒸籠出爐,水蒸氣瀰漫,場面壯觀。攝影/吳辰昕
不辭辛苦 只要客人肯定都值得

「只要有興趣,都歡迎進來看看。」林美津自信著說。成分簡單的米粉不怕被檢視,只怕沒人發現,東德成米粉廠依舊是小型的家庭工廠,卻時常能看到老師帶著幼兒園小朋友入內參觀,甚至有人包車前來就是為了一睹百年歷史純米粉的生產過程。

為了擦亮東德成這塊招牌,郭連進夫婦終年不休地工作,健康亮起紅燈,兒子、媳婦不忍父母辛勞,接手幫忙家業,引進現代化的製作方式,淘汰竹製蒸籠,並改在室內烘乾米粉,生產的方式進步了,米粉的成分和郭連進夫婦的初衷卻始終不變。

林美津的婆婆年事已高,仍天天幫忙製作米粉。攝影/吳辰昕
出爐冷卻後的米粉需撕開,以免糾結影響口感。攝影/吳辰昕
真材實料 腳踏實地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衛福部於2013年11月29日公告市售米粉米含量需達100%,才能稱新竹米粉,反之則需更名為「炊粉」,就在消費者都要求食物成分單純之際,東德成的米粉用真材實料打動消費者,郭連進夫婦多年的苦心經營在此刻更值得了。

「我們不用花錢打廣告,就有人來採訪啦。」林美津一邊得意地說一邊將一團一團的米粉撕開。林美津還不斷囑咐米粉要怎麼煮才好吃,強調吃得健康最重要,人力不多,產量不多,沒錢打廣告的東德成米粉廠,卻聲名遠播,靠得是真材實料與刻苦堅持,夫婦與子女持之以恆的守護家業,真真地應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

老闆娘林美津將剛製好的米粉切斷分裝準備送往各大麵店、小吃店。攝影/吳辰昕
老闆娘整理親手綁成綑的米粉。攝影/吳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