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學生面對不合宜的規範,和校方協商未果,常以抗議形式爭取權益。照片提供/莊博翔
文教生活焦點

學生意識抬頭 從服儀解禁到決策參與

記者 蔡明圻、洪采姍、宋亭玟、蔡承佑/採訪報導

 「我要穿短褲!」電影《女朋友。男朋友》一開場,便有一群女同學在升旗典禮時,一起脫下裙子後將裙子拋到空中,她們大聲吶喊,要為自己爭取穿短褲上學的權益。這個畫面並不只有出現在電影影像中,其實也在真實人生中上映——去年底,台中女中校園裡,十餘名學生在升旗典禮中,脫掉制服及裙子,身著體育校服,希望能藉此向學校表達兩大訴求:一、穿體育短褲進出校門;二、自由選擇當天校服。

鬆綁服儀規範  各校彈性不同

 從學校的服儀禁令演變來看,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學生與學校間的不曾中斷的拉扯。民國58年,教育單位便對學生頭髮長短有標準規範,規定男生須留平頭,女生髮長不得超過後頸髮根,避免學生花心思在治裝上。

 直到民國94年,教育部發函各公私立高中職,不得在校規中規範學生髮式,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學校設有髮禁,並且包含鞋襪部分,包括規定學生須穿皮鞋長襪。民國105年,教育部再次要求各校不得以「不符服裝儀容」等規範懲處學生,此舉也被視為是「服儀解禁」,但各校「開放」程度仍有不同。

服儀解禁前,學生須遵照嚴謹的服裝儀容規範。製圖/蔡明圻

 大部分學校的服儀規範雖多已鬆綁,但服裝、髮型等規範在軍警校、女校或私立學校中,仍有限制。如軍校仍有野戰服、軍便服、軍常服的傳統;部分女校或私校,如私立稻江護家、私立忠信學校等,對於服裝、鞋襪及書包,甚至是制服的熨燙方式都有嚴格規定。

 稻江護家畢業生林佳蓉說:「校規明定除非寒流來襲,冬天一定要穿裙子。但在畢業後,覺得服儀要求是合理的,畢竟出社會後,能隨心所欲穿衣服的工作似乎也不多。」

 忠信學校畢業生童暐傑表示,同學遇到不合理要求時曾在臉書發文抗議,但學校得知後便將事件壓下來,並沒有任何改變。針對不合理的服儀規範,他說:「雖然不合理,但是在進入該校就讀前就知道有該規定,自然不會特別抗議。」

 面對服儀規範不滿,有的學生利用集會時間以抗議行動向學校表達訴求,有的學生則選擇接受校規規範。有抗議有改變,台中女中的抗議行動成功爭取社會關注與討論,最後台中女中校方修改校規,同意學生可以穿運動短褲進出校門。但同樣是引發大眾關注的抗議行動,卻不一定會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與支持。

學生抗議行動  看法評價不一

 今年49日,師大附中學生因抗議學校行政程序不當,為表達訴求,在校慶典禮上切斷電源,並掛布條「校方雖猖獗、附中魂不滅」以示抗議。事後,校方將學生帶到生活輔導組,並報警處理,警察進入校園宣達雙方權利義務後,校方暫不提告,警方才離場。

 此次事件除引發大眾對警察進入校園是否合宜的兩極看法,學生激烈的抗議手法也引發不少討論。據了解,附中學生會之所以在校慶上採取掛布條、切斷電源的劇烈抗議手段,是為了抗議校方在校慶籌備會中,沒有安排學生會提案的議程,也為表達校方作法有違自由開放的校風。

 對此,孩子目前仍讀高中的家長李妙姿說:「我非常認同學生應該有為自己發聲的平台及管道,但也不認為學校就該全盤接受,大環境的規則仍須被遵守及尊重。」針對師大附中學生抗議一事,李妙姿認為學生手段過為激烈,但校方的處理方式也確實不妥。「也許學生想藉此透過社會的輿論使校方接受抗爭目標,希望校方能多聽聽學生的聲音。」

 但抗議激烈亦有成功案例,民國104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鬧得沸沸揚揚,台灣多所高中職學生發起抗議以示不滿,前期台中一中學生在校慶時高喊抗議口號,但教育單位並未重視,最後演變成各區高校聯盟走上街頭、占領教育部等行動。最後歷經溝通,教育部決定撤回新版課綱,事件才得以落幕。

 此事件經過媒體報導、政治人物關注,因此較一般校內抗議更為廣大、複雜,但也足見學生串連的力量,其實不容小覷。

課綱微調案引起諸多高中生不滿,自發站出來向教育部抗爭。照片來源/Flickr

 抗議一定要採取激烈手段嗎?今年11月底,大直高中學生發起了「泡麵革命」。高三學生在導師會議外靜坐吃泡麵,肇因於學校僅提供二家桶餐公司每月輪流供餐,卻禁止學生私購外食,學生認為校方提供的選擇太少,造成不便。

 對此,該校學生並沒有採取激進的衝撞行動,而是以集體靜坐吃泡麵的方式,引發校方關注學生的飲食選擇權。該行動最終也獲得認同,大直高中校方同意學生能自訂外食。

    學生遇到體制內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新民高中學生吳昉霖建議:「可以請民意代表代替學生發言。」他表示並不贊同學生訴諸抗議,認為這樣的行動會引起不必要的爭端。

    崇倫國中黃老師則表示,若學生與學校溝通未果,建議尋求家長協助,透過家長出面與校方協調,可能會比學生自行抗議來得更有效力與效率。此外,黃老師也提到,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訴求,但前提是不能影響他人的自由。若學生真要抗議,希望能做到「理直氣和」,用理性而非脫序的方式表達訴求。

大直高中學生群坐在導師會議室門口,吃泡麵抗議爭取外食權。照片提供/莊博翔
松山vs.成功  理性協商的正面借鏡

 每年6月畢業季,各校學生都有不同的慶祝「傳統」。台北成功高中、松山高中學生的「賀畢業」方式雖大同小異,但校方觀感卻截然不同。

 成功高中三年級學生在最後一科考試結束的鐘聲響起後,便會衝向走廊,把三年來讀過的課本往樓下丟,象徵高中生涯的結束。儘管校方不斷禁止這種「慶祝畢業」的活動,不過許多學生仍不惜代價也要維持這項「傳統」。

    校方表示,多數學生丟書後置之不理,還得請高一、二的學弟妹幫忙恢復環境。且往年曾有學生攜帶危險物品,造成他人安全疑慮。但學生認為,校方應該管制危險物品進入校園內,而非因幾個害群之馬而全面限制學生自主活動。

 松山高中學生的行動則是「柳絮紛飛」。「柳絮紛飛」原名為「中庭飄雪」,起初是幾名高三生於畢業考後,將撕碎的紙片向下丟。學生的作法校方並不認同,但經過幾屆畢聯會溝通後,終於在民國99年得以「合法」舉辦「柳絮紛飛」的畢業慶祝活動。如今,校方會活動前於校園中庭設置大型網子來接住「柳絮」,並在活動結束後和學生一起恢復環境。

    同樣是慶祝畢業,學生的行動與校方的反應是大相逕庭。成功高中學生與校方對畢業活動因缺乏共識,開心的慶祝畢業活動成了脫序行為,而松山高中學生則因校方與學生都願意溝通合作,而有了別開生面的「柳絮紛飛」畢業活動來「揮別傳統,向過去告別」。

松山高中校長勉勵完畢業生後,揭開柳絮紛飛的序幕。照片來源/Flickr
國外學生爭權益事件簿

 為了凸顯自身權益被忽視或受到侵犯,從國內到國外都有學生以抗議行動來凸顯主張,爭取校方或是社會大眾的關注。

 英國的伊斯卡學院規定,男學生夏天時必須著長褲,女生著裙子。近年來,因夏天氣溫飆高,男學生難以忍受長褲的悶熱,因此建議學校同意讓男學生可以穿短褲上學,但卻遭校方駁回。

 對此,數名男學生決定穿「裙子」上學,並帶動其他男同學響應。校長米契爾事後提到,如果沒顧及學生及家長,我們不想做任何改變,不過天氣越來越暖和,我們很樂意考慮未來的變化。

 美國紐澤西州的摩崖公園高中(Cliffside Park High School)一名數學老師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以西班牙語交談,引發學生不滿,認為老師「種族歧視」。對此,約一百名學生走出教室抗議,並且出動警車,所幸在一小時後平安落幕,校方事後也召開緊急會議,對該事件展開調查。

 美國加州的聖貝尼托高中開學第一天,便有20名女學生因穿「露肩」服裝而被送回家,但大多數學生無法接受,於是一群男同學穿上女生的露肩裝上學,以此向學校表達抗議,成功促成與校長拉米雷茲(Adrian Ramirez)面談的機會。拉米雷茲也表示這是一次很好的經驗,可以坐下來聆聽這些意見。最後校方組成一個學生委員會,討論服裝儀容的問題。

學生權益小百科

  •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權利Student rights are those rights, such as civil, constitutional, contractual and consumer rights, which regulate student rights and freedoms and allow students to make use of their educational investment. These include such things as the right to free speech and association, to due process, equality, autonomy, safety and priva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contracts and advertising, which regulate the treatment of students by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規定:有關學生服裝儀容之規定,應以舉辦校內公聽會、說明會或進行全校性問卷調查等方式,廣納學生及家長意見,循民主參與程序訂定。
  • 學生運動:簡稱學運,是一種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社會運動,一般是自發性的(也有可能是受新聞媒體、社論、社會意見、專欄作家、電台名嘴、意見領袖等所引導)、為集體建立某種社會價值文化判斷,從而引發行動方向、回應或引發社會運動的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