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面面觀 認明標示「保」健康

記者 詹蕙銘、詹于萱、沈家君/採訪報導

近期,一名李姓婦人暴斃身亡,家中發現近800罐的保健食品,價值百萬,家人質疑是這些保健食品導致母親因藥物急性酸中毒,併發白血症和器官衰竭而亡。大健康時代來臨,保健食品充斥市面,然而甚麼該吃、要怎麼吃,一般民眾仍是霧裡看花。

根據2015年尼爾森(Nielsen)生活型態大調查(Life Index),全台12歲到65歲的民眾中有購買保健食品的人,經過統計約有320萬人口。為何台灣人對保健食品情有獨鍾?對素食主義、不易咀嚼的老人家、重大傷疾的病患來說,保健食品是補充營養的好選擇,食用保健食品在適量且有專業建議下,確實能快速補充維他命及人體所需營養。

然而市面上充斥多樣化的保健食品,功效不一,再者與藥物的搭配上也有相對的風險,保健食品並不是吃越多越好,劑量上的拿捏,還需專業醫生的指示。以維他命C為例,一般成人每日最低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最多不得超過2000毫克,若是長期服用過量容易造成腹瀉、提高結石風險或是產生戒斷反應,如身體一時無法習慣維他命C的濃度落差,造成牙齦腫脹、出血及牙齒鬆動等。

市售通路多 高齡長者霧煞煞

如今,大型量販店、藥局、網路平台與直銷廠商,能購買保健食品的場所越來越多,除了上述的通路,透過在遊覽車上推銷、地下電台、王祿仔場,有許多阿公阿嬤願意花下老本重金購買。王祿仔為閩南語,指的是行走江戶、招搖撞騙、賣藥賣藝維生的人。像是王祿仔場這樣的地方,通常可見於鄉下地方擺一個檯子,擺上台灣常見的紅色塑膠椅,阿公阿嬤聚集在一起聽銷售員講著動人的優惠,賣藥、生活用品和保健食品。這種場子利用阿公阿嬤的心軟,誇大療效並以人情說服,以歪理說之又動之以情,老人家看到認識的鄰居好友都購買,自己不知不覺下就買了瓶瓶罐罐。

然而未經證實、通路不明的保健食品,實際含有的營養與添加物相比,吃了會不會出問題也是醫生擔心的,保健食品的營養雖是萃取於天然成分,但卻是利用加工方式濃縮而成,額外增添的色素、化學成分等加工物攝取營養的同時也一併入肚。長期食用保健食品的阿嬤洪蘇秀枝表示,自己以前也曾在出遊時聽導遊介紹,便買了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有促進血液循環的、顧眼睛的、補充維生素的,諸如人參錠、葡萄醣錠、B群等等,花了近萬元,在近期開刀治療時諮詢醫生,被告知這些保健食品不是多吃多有效,再者必須夠了解自己的營養攝取,加上專業人員的評估,另外家人幫忙注意飲食也極為重要。

她提及,自己不識字,瓶瓶罐罐的標示她看不懂,所以說注意事項與建議攝取量她自己也不明白,平日在家兒子上班,只能讓孫女幫他注意。現今有許多阿公阿嬤對於複雜的標示不理解,即便政府明訂標示規範卻仍有漏網之魚,在食用保健食品上,除了自己留意,家人的關心對長者來說至關重要 。

保健食品種類多 標示不明成隱憂

資料來源/衛服部食藥署、製圖/詹蕙銘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將保健食品分為兩種,一種為取得衛生福利部健康食品查驗登記許可證,稱為健康食品,法律上的定義為「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且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另一種為未登記,不能廣告功效,純粹為營養補充的一般食品,得以在一般通路購買。

而針對健康食品,台灣政府嚴格規定須標示清楚,歷年也會進行抽查,像是國人愛吃的聖品牛樟芝,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105-106的牛樟芝檢驗報告顯示,不合格原因最高比例在於標示格式不符,在食用上則沒有對健康影響有大問題,只要民眾宜慎選通路、避免選購來路不明的產品,在食用保健食品上是沒有問題的。

資料來源/食藥署、製圖/詹蕙銘

現代人工作繁忙又三餐外食,攜帶方便的維他命和罐裝保健飲品已是常態,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陳時中指出,台灣食用保健食品的費用提升,一年就高達1500億,藥劑師李育璇說明除了年紀較大的長者是主要的購買族群外,年輕一輩對於維他命的補充也越來越重視。

李藥劑師認為,選購保健食品最重要的是諮詢藥劑師意見並且詳細說明自身症狀,包括近期服用的藥物、保健品以及服用相關保健食品後的反應,讓藥劑師能進一步調整並推薦最適合的保健食品。她表示相對於專科醫生,藥劑師對保健品的種類和效果有更全面的知識,在距離上也更接近一般民眾,畢竟醫生學的是診斷,藥劑師的專業則是藥品資訊,在保健食品諮詢上,藥劑師不可或缺。

而除了國內已通過認證的保健食品外,李育璇希望政府能加速國外保健食品的認證,有些民眾買了國外保健食品卻苦無中文標示,只能囫圇吞棗,忽略使用劑量或注意事項,且在國外認證合格的保健食品,想進口到國內還需政府評估相關保健食品的檢驗報告,台灣法規規範又較國外嚴格,過程繁瑣,若是能加速或簡化流程,對民眾來說也是一大福音。

資料來源/衛服部食藥署、製圖/詹蕙銘
看清認證標章 聰明選購無疑慮

據105年食藥署統計健康食品違規廣告來源顯示,網路是最易充斥廣告不實商品的通路,針對非藥局的販賣場所,藥劑師林淑美也提出,民眾若是擔心自己在網路平台、朋友推薦或是透過直銷購買的保健食品會有問題,只要確認包裝上是否有製造廠商、有無提供相關檢驗報告、符合GMP規範並認明健康小綠人標章,選擇資訊越清楚的保健食品安心服用,另外若有宣稱療效的食品,也要確認是否有廣字號標記,以免傷了荷包又沒保健功效。李育璇也補充,若民眾真的要在網路上購買也盡量選擇合法正品通路及大廠牌產品能比較安心,畢竟網路商品來源廣泛,民眾不僅無實體查證,也無法確認商家說法屬實,相較實體藥局更無保障。

健康食品包裝有經國家認可且調節生理機能功效的小綠人標章。攝影/詹蕙銘

保健食品是為了自身健康,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國人權益,呼籲消費者應依個人需求購買,保健食品並非藥品,僅供保健用,若是罹病仍需就醫診斷。購買產品前,看清有效日期、成分、營養標示、建議攝取量及醒語等資訊,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多食無益。誇張、不實、宣稱食品具有醫療效能等廣告用語須小心警惕,正常作息、適當運動,均衡飲食並掌握少油、少糖、少鹽、多蔬果等原則,才是最好的保健之道。

Posts created 6

Related Posts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