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保鮮美 外銷鳳梨拚轉型

2021年2月,中國以檢疫不合格為由,全面禁止台灣生鮮鳳梨進口。政府在第一時間採行大量收購,並與國內企業合作推廣認購,也鼓吹國人購買,民間掀起一陣「吃鳳梨救農民」的風潮。隨著禁令沒有解除的跡象,農民紛紛開始思考轉型,朝向品質提升、加工轉型的方向前進,積極拓展多元的銷售通路。 

典範校園融入食農 拉近人與土地距離

自2019起,新北巿教育局每年舉辦「食農樂活巧營造學校推行計劃徵選」,鼓勵校園主動提交食農教育實施情況企劃書作申請補助經費之用,並分為三大組別:萌芽學校、結穗學校、典範學校,隨著組別的遞進可獲得的補助就愈多,但僅有四十八間獲選名額,以競爭型計劃推動各校發展更有特色規模的食農教育。 

日本料理佈滿街 來台職人如何生存?

台灣社會逐漸國際化,不只是在建築、科技等專業領域才能見識到各國的特色,從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影劇等也能輕易體驗不同文化帶來的樂趣。從港式飲茶、英式糕點,又或是好萊塢電影,各個國家的特色其實已經逐漸融合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在來自不同國家的美食進行文化上的碰撞時,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呢?在這個高度國際化的社會中,他們會如何在當地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