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浮現 台南唯一人像剪影師——王丁乙

王丁乙是台南唯一人像剪影師傅,因為在台灣只剩下三個人還在從事人像剪影,北中南各一位,可以說此藝術已走向失傳。王丁乙表示:「人像剪影本身就學而不易,必須有十足的耐性,現在的小朋友都半途而廢。」而王丁乙的堅持努力也跟他生長在農業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早期學習只要錯了老師就會毫不客氣地打下去,這也使他更精進於人像剪影的技巧。所以在剪影的過程中,王丁乙會非常專注,風吹草動都不去理會,整個精神都集中在手邊的剪影。

烏俄輿論戰的致勝之道:宣傳技術抑或是意識形態

新世代媒體轉型資訊傳播的方式與時俱進演變,媒介傳播不只透過電視、網路、報紙、廣播、直播等方式作為主流,這一次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就以直播的方式,以及意識形態、議題設定傳遞訊息讓人民、國家、軍隊、外界知道,他身為總統從來沒有離開烏克蘭首都基輔,卻能凝聚國家向心力,得到國際上的認可。

日本料理佈滿街 來台職人如何生存?

台灣社會逐漸國際化,不只是在建築、科技等專業領域才能見識到各國的特色,從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影劇等也能輕易體驗不同文化帶來的樂趣。從港式飲茶、英式糕點,又或是好萊塢電影,各個國家的特色其實已經逐漸融合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在來自不同國家的美食進行文化上的碰撞時,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呢?在這個高度國際化的社會中,他們會如何在當地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農業面臨塑膠危機!紙缽苗技術成減塑新選擇

苗栗縣大湖鄉素來有「草莓王國」的美譽,每年11月至隔年4月為盛產季,吸引大批遊客慕名前往,但放眼望去,草莓園鋪滿大片黑色塑膠布。苗栗縣大湖鄉清潔隊長邱炤樟透露,每年草莓季約製造250噸到300噸的塑膠垃圾。而台灣民間的種苗場引進可被環境分解的紙缽苗技術,能有效減少塑膠育苗盆的使用,還能提高植物根系生長速度及作物產量,但紙缽苗製作成本較高,民間較難普遍使用。

【公民論壇】元宇宙開創多元商機 產學專家共商未來趨勢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於5月4日透過線上會議方式舉辦小世界公民論壇,以「虛擬結合不是夢 傳播領域下一站──元宇宙」為題,探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新興網際網路元宇宙如何重塑世界的樣貌,並邀請產學專家,剖析元宇宙與現今社會及傳播媒介交會碰撞後迸發的火花。

【找回蜜蜂系列報導二】養蜂助農制度 用蜂蜜豐富老人生活

東方蜜蜂是台灣唯一一種原生種蜜蜂。因為蜂蜜產量少,不受職業蜂農的喜愛,僅在台灣的北部,如平溪、坪林 、基隆等地飼養。在新北市平溪,就有老人在家中養蜂,除了可以自己收成蜂蜜之外,平溪區的農產合作社,每週也都會有社員到老人家中幫忙巡視蜂群,達到關懷老人的效果,一起來看看蜂農的故事。

【找回蜜蜂系列報導一】城市養蜂 生態教育向下扎根

蜜蜂是原生環境中為開花植物授粉的關鍵物種,而這些植物又是生態系統的基礎,所以蜜蜂對生態平衡及物種多樣性有極大影響。根據農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近年來臺灣養蜂戶數與飼養蜂群數,皆穩定增加,但蜜粉源植物不足、氣候變遷導致蜂蜜歉收、病蟲害和農藥問題更危及蜜蜂生存。此次專題我們從台灣養蜂產業的轉型出發,拓展林下經濟等方式達到農業永續。而非蜂農的民眾也能透過城市養蜂、打造獨居蜂旅館適當復育蜜蜂,更應推廣居家種植蜜源植物以達到生態永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