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牧場產好乳 牛好壯壯環境永續
台南柳營作為全台四大酪農區之一,以生產牛乳為主,畜牧業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勞動力,年輕人大多不願意投入,在科技進駐牧場後,不僅解決人力問題,連帶提升了鮮乳品質,而柳營的牛糞處理問題,透過蚓糞土的利用,成功創造出新價值。
台南柳營作為全台四大酪農區之一,以生產牛乳為主,畜牧業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勞動力,年輕人大多不願意投入,在科技進駐牧場後,不僅解決人力問題,連帶提升了鮮乳品質,而柳營的牛糞處理問題,透過蚓糞土的利用,成功創造出新價值。
永續利用已成為現在社會發展關注的指標,然而全台灣每年的食物浪費量還是相當驚人,政府與許多民間業者正在積極改善此現象,有餐廳將醜蔬果化做續食,變身餐桌上的佳餚,或是攤販將食物捐贈給食物銀行,提供給需要的人們。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廢(污)水產生量及排放量》顯示,台灣自2017年起至2020年的工業廢污水總排放量連年居高不下,因此該如何有效降低工業廢污水的排放量,成為了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為有效減少這些工業廢污水,工廠業者運用厭氧技術回收綠色能源,進而減少排放量,同時運用廢水再利用來代替一般的用水,達到節省水資源的同時,也減少排放廢污水的費用。
何謂「居住的永續發展」?近年來,為了保障青年與弱勢族群的居住權益,政府強力推廣「社會住宅」計畫。提升社會住宅的興建品質、去除民眾刻板印象的同時,實行混居的社會住宅仍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通訊科技的進步,電視、電腦抑或是手機等電子產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無法割捨的一部分。當全球進入資訊化時代,隨著顯示器電子產品的需求提升,它們在損壞或達到使用年限後所產生的巨量液晶面板垃圾,可能於不久的未來,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擔,埋下汙染隱憂。
壯圍鄉位在宜蘭縣東北部,各類的資源與交通,都很難跟市區相比,有一群對農耕生活非常嚮往的青年,集結成微圍共創聚落,用創新的方式,推廣與牛互動模式及在地農產品,讓大家愛上壯圍。
台灣四面環海,許多民眾靠海生活,但全台各地沙岸侵蝕問題一直存在,除了影響沙岸生物生存,也影響養殖、觀光產業,更有可能危及民眾人身安全。目前各界積極推動沙岸防護,期望沙岸侵蝕能減緩,並讓海岸地區得以永續發展。
隨著時代進步,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逐漸備受關注,像是宜蘭三星鄉「原鴨米」就是不少養生主義者的第一選擇。原鴨米品牌創辦人沈福智希望農業是永續經營的,於是決定發展「鴨稻共生」農法,希望能夠減輕環境負擔,也為子孫們留下乾淨無毒的家園。
近幾年「水」資源備受關注,「魔幻水之旅-城南有浴室」展覽希望讓小朋友透過遊戲體驗,學習到如何守護珍貴的水資源,讓小朋友帶著永續知識與設計美感回家。
110年度古蹟歷史建築評鑑,全台共有八處獲選優良個案,其中魏成美公堂是歷年來眾多得獎案例中,少有的私人建築,更是彰化第一處入選個案。其中的修復工法、泥塑雕刻、匾額等都是各個國寶的精巧技藝所在。
無論是培育金針菇後產生的廢土,還是培育所用的塑膠瓶、太空包,都屬於農業廢棄物,為了環境永續,業者們將這些原為廢棄物的垃圾,搖身一變再製成生質燃料,循環利用外,也為他們增添更多價值。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馬崗、卯澳漁村,因經濟發達和人口外移造成在地高齡化的現象,特有的海女文化也隨之沒落,民間團隊的出現為原本黯淡的小村點亮無限光明,共同努力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西元1991年我國政府宣布禁伐天然林後,整個林業從此停滯三十年。不過弔詭的是,根據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顯示,台灣每年製造出的農林業廢材卻至少有120萬噸,可見林業環保問題仍是我國需面對的挑戰。而有些民間團體正努力付諸行動,用他們的方式推動森林永續循環經濟。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