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茶行動APP 從「喝水」開始減塑
現代人出門在外經常購買瓶裝水,長年累積下來的廢棄寶特瓶已嚴重汙染環境,因此CircuPlus執行長黃暐程將奉茶文化結合科技的力量,研發「奉茶行動APP」,把喝水資訊分享給民眾,達到「源頭減塑」的效果。
現代人出門在外經常購買瓶裝水,長年累積下來的廢棄寶特瓶已嚴重汙染環境,因此CircuPlus執行長黃暐程將奉茶文化結合科技的力量,研發「奉茶行動APP」,把喝水資訊分享給民眾,達到「源頭減塑」的效果。
台灣糧食浪費嚴重,在2020年丟棄的食物便達360萬噸。近年,台灣多個團隊結合科技,研發食物分享地圖及推出良食福袋,望能同時解決剩食及飢餓問題,力求在經濟活動與環境間達到平衡。
今年九月初,烏來成立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其目的是將提升服務品質,且整合福利資源,並以駐點紮根方式,提供原鄉轉介資源及舉辦教育宣導與講座等。協助改善族人家庭及環境,促進原住民族的生活福祉。
台灣的傳統遊戲還有玩具,因為3C科技的發展,正在漸漸沒落,Z世代下的小朋友不再習慣動手玩玩具,不過在板橋有一個地方收藏著來自60、70年代的童年回憶,爸媽可以帶著自家的寶貝一起遊玩,帶您一同來了解。
隨著台灣教育發展,台北市的偏鄉學校資源已全面提升,弱勢孩童遠距教學也受到保障。然而,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雲林偏鄉學校卻高達121所。因此伊甸基金會「象圈工程計畫」與雲林台西基督教會合作,讓當地的弱勢孩童,在放學後也能有老師輔導作業並無償提供餐食,期待創造更友善的社會。
行之有年的福隆國際藝術沙雕季今年以皮克斯系列為題開展,邀請數位資深沙雕師組成製作團隊,但規劃期中受到天災及疫情影響,導致開展日期不斷延後,最終於9月正式開幕。在執行雕刻作業上,沙雕師除須克服許多環境因素外,也因與國際品牌迪士尼公司的合作,使其技術和功力面臨一大挑戰,而為避免沙雕遭遊客和風力的破壞,他們便成了沙灘上最重要的「守衛使者」。
位於公館水岸旁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其包含台北市政府規定的古蹟-寶藏巖寺。近年來,透過活化保存的政策,引入藝術家與文創工作室的進駐與開放。寶藏巖的建築風格獨特,且歷史意義豐富,有許多日據時期留下的建築,及因當時生活習慣獨有的景觀。
位於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旁的自然谷,每個月都會定期舉辦如淨山工作假期及環境教育營隊等活動,藉以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報名,然而這鬱鬱蔥蔥的山林在十三年前曾是荒廢的果園以及光禿禿的山坡地。所幸在吳杰峯等人的照料及維護下,自然谷才有今天的樣子。
說到竹子,大家總會先想到南投的竹山,實際上桃園市復興區才是台灣最大的竹材產區,觸目皆是應用於建築、農業、工藝等廣泛領域的桂竹,而這些竹材幾乎都出自「泰雅竹鎌幫」之手。
布農族擁有一系列歲時祭儀及自身文化,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兩側。其中台東縣海端鄉為布農原鄉,具備豐富的人文及生態資源,卻面臨人口外流及結構高齡化。期盼在守護傳統與生態的同時,活絡鄉內發展。
羅大佑膾炙人口的《鹿港小鎮》講述著「一府、二鹿、三艋舺」中的鹿港,鹿港在清朝時期因商業的發展而繁榮,經過了時代的變遷,也正面臨人口外移、老齡化的困境。一群在外遊子秉持著對於家鄉的熱愛與執著,在回到鹿港後,在各自的領域以一場藝術節、一杯精釀啤酒、一株秧苗,建構出屬於這個世代的鹿港新文化。
位於雲林縣口湖鄉的一間養蝦場,有別於以往單一品種養殖,採取生態混養,打造蝦子天然的生態環境。社長李富正在10年前服完兵役後,抱著回報故鄉的心,選擇回到雲林口湖這個小村落,返鄉創業。
台灣位於副熱帶地區,獨特的島嶼氣候造就了非常多樣的物種,但也因為地狹人稠,不論何種道路開闢,都需移除大量植被,且道路開闢後,噪音、光害等都會對生物造成二次破壞。近年來生態的永續發展逐漸受到重視,人們為了挽救過去造成的破壞,開始許多補救措施,但它們的具體成效到底是如何呢?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