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安社創社150周年 北管子弟傳承戲曲藝術
廟會承載台灣人民童年回憶,每當節慶時,「北管音樂」帶來震耳欲聾的鑼鼓聲,總是令人印象深刻。而歷史悠久的台北稻江靈安社正是台北著名的軒社之一,與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一同守護著大稻埕一帶居民,香火已延續百年以上。
廟會承載台灣人民童年回憶,每當節慶時,「北管音樂」帶來震耳欲聾的鑼鼓聲,總是令人印象深刻。而歷史悠久的台北稻江靈安社正是台北著名的軒社之一,與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一同守護著大稻埕一帶居民,香火已延續百年以上。
貓空一直是台灣茶葉的重要據點,貓空纜車通車後,更帶來許多觀光商機,茶農們紛紛開始轉型。年輕的繼承人回到家鄉承業,他們透過社群媒體宣傳茶葉文化,將茶文化推廣給年輕族群,同時也融入新元素、開創茶葉的更多可能。
隨著ASMR題材在國外的爆紅,許多台灣的影片創作者們也跟上了這股浪潮,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嘗試創作ASMR題材的影片作品,其中也包括了以配音影片成名的YouTuber星期天。
三峽老街曾有「染坊一條街」之稱,當年染布業的古蹟牌坊處處林立,卻因為化學染料的出現,藍染產業面臨挑戰。一群熱愛藍染的在地子孫,為了不讓這項技術就此失傳,共同復育藍染工藝,找回曾經失落的三峽染。
1920年代是大稻埕最浪漫的年代,同時,大稻埕也是台北最富有復古氣息的街區之一,大稻埕因當時開港通商而成為物資集散地,連帶旗袍業的興起,但隨時間發展,台灣傳統產業逐漸式微,從前繁華的旗袍業,也轉變成生意冷清的現象,大稻埕店家及政府便開始轉型,透過租借旗袍體驗,振興傳統產業並增加商機。
「小花園」繡花鞋1936年於上海發跡,隨國民政府遷台,輾轉來到西門町,之後又把重心轉到大稻埕。第四代接班人陳瑋及丈夫徐宗源,在不破壞傳統的原貌下,力求將繡花鞋創新,也希望台灣人能尊重傳統工藝的專業。
位於台北市圓山的大龍峒保安宮於2018年升格為市定古蹟。「保生文化祭」是為恭祝保生大帝聖誕而發展的宗教盛會,今年盛會訂於國曆4月9日即農曆的3月初5盛大開鑼。
1. 動物認養 2. 烏來空中水管 3. 烏來空中水管 4. 兒童安全 5. 學生租屋安全 6. 社會公宅 7. 珍惜急診資源 8. 捐髮 9. 福和橋市集 10. 國寶擬音師 11. 大稻埕文創
隨著工業4.0持續發展,高科技產業逐步提升,造成傳統產業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式微狀態。在高科產業迅速發展之際,政府也開始意識到傳統產業的重要性,從而開始大量實施提高傳統產業全球競爭力計畫,協助傳統產業提高自身競爭力,並尋求生存之道。
台北市永建國小遷校過程中,曾有專家指出附近遺跡恐受破壞,此事讓大家開始注視長期被漠視的馬明潭遺跡。而同樣位於大台北地區的歷史文化,有些廣為流傳,有些卻被遺忘。故保存文化成各區域致力投入之事。
農曆九月十八日早上十點鐘不到,位於新北市泰山區、擁有265年歷史的頂泰山巖早已擠滿虔誠的信眾,一同響應「顯應祖師聖誕大遶境」活動,這也是泰山地區最大的宗教慶典。 廟會活動是台灣珍貴的傳統民俗,不因依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完整的保存這項藝術,是未來值得思考的問題。
民國105年台灣總統大選經歷第三次政黨輪替,由民進黨取得政權,陸客來台人數從這一年開始明顯下滑,拉開台灣觀光業不景氣的序幕。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105年陸客來台人數相較於104年減少約八成,為彌補此衝擊,政府相繼推出「新南向政策」、「永續觀光發展策略」等政策,試圖提振台灣的觀光產業。
位在大稻埕1915年創立的老綿成,是臺北僅存的傳統手工燈籠店,現由第三代傳人張美美女士所經營。燈籠過去除了照明功能外,亦有象徵光明圓滿與「添丁」意味,被廣泛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過隨著世代更迭,燈籠也逐漸被電燈取代,導致傳統燈籠必須面對殘酷的生存問題,而張美美巧思利用客家花布,賦予傳統燈籠新的生命,也象徵著在為這座舊城照亮。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