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濱腳踏車道 騎鐵馬追風賞景五定點出發 齊聚大稻埕碼頭 共譜雙輪舞曲 – 1828期
為慶祝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完成一百公里目標,交通局定二十三日舉辦「河濱騎趣–歡慶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破 […]
為慶祝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完成一百公里目標,交通局定二十三日舉辦「河濱騎趣–歡慶台北市河濱腳踏車道破 […]
記者 劉庭葳、李祥睿/採訪報導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情感聯繫薄弱,讓許多人對戀愛產生焦慮,進而選擇參拜月老尋求心 […]
記者 簡敬維、沈雨希/採訪報導 許多人對談論月經議題感到害羞,以及相關知識不足、甚至存在錯誤的迷思。近年來由於 […]
記者 李允薰 、陳飛揚 、徐藝寧/採訪報導 台灣傳統手工藝面臨現代化衝擊,多數產業紛紛轉型,透過創意和品牌策略重獲新生。其中,茄芷袋憑藉復古、懷舊及其循環利用性的特質,成為傳統工藝在地創新與全球化市場結合的典範。不僅帶領遊客穿越時光隧道,親身感受傳統工藝的無窮魅力,更將環保理念與文化精髓緊密交織,重燃台灣傳統工藝的生命力。
在您認知中,青草茶是不是被解讀為「長輩們才會喝的東西」呢?位於永樂市場的一家青草茶店,配合政府轉型再造計畫,由舊建築搖身一變成為具文青風的日式小木屋,面對年輕世代對於青草茶接受度不如從前,商家如何因應、推出什麼措施,鏡頭轉向大稻埕,帶您來看。
1.取消待轉 2. 寵物計程車 3.殘障奧運 4.亞斯伯格症 5.汗得實驗教育 6.雙連埤 7.回收木工 8. […]
探訪台北大稻埕,發現林柏占師傅的鐵皮刻字工坊,一門結合藝術與歷史的手藝。這段影片帶您回顧茶葉貿易的黃金時代,並見證手工刻字在現代化浪潮中堅守的溫度與意義。林師傅的每一次鎚擊,都是對傳統工藝的致敬,也是對台灣文化的記憶。
隨著台灣的成衣產業沒落,紡織產業被外界稱作夕陽產業,且機器日漸興起,除影響生產模式,更面臨人才流失。
1.水綠生態公園 2.花蓮五味屋 3.桃園 YouBike 2.0E 4.1919食物銀行 5.雲豹聽障騎士隊 6.視障音樂創作 7.銀髮族脫口秀 8.竹製品價值 9.大稻埕貨櫃市集 10.泰山森林書屋
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今(2023)年10月底,在台移工人數已達75萬,顯示移工在台灣社會的重要性。移工為追求更好的生活遠赴他鄉,然而,他們須面對語言、文化差異,以及勞動權益等多方面的挑戰。
臺灣的有形文資中,「歷史建築」以1700件居冠超越古蹟數量,是一個能夠被看見、記載著世世代代共生的證明。不過卻逐漸被大眾遺忘並犧牲,不僅難串起地區情感,也無法再次讓歷史交融在世代之間。
台灣的宗教信仰與建築藝術,有著很深的連結。石雕如同一座寺廟的指標。石雕的運用在廟宇最是為普遍,不過生活器具和石材工藝上也常見其蹤跡。然而由於傳統石雕的沒落,導致現今石雕匠師少之又少,看年過七十的石地發司阜如何堅守這項傳統技藝。
大家所熟知的草帽是一種名為「藺草」的植物制作成的,曾經是苗栗縣苑裡鄉重要的經濟來源,但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改變,傳統手作工藝的榮景不再,藺草編織的市場也面臨產業斷層與沒落。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