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傳統產業轉型 產值年增11.54%

記者 伍純秀、關靜儀、李子盈、符芳萱/採訪報導

隨著工業4.0持續發展,高科技產業逐步提升,造成傳統產業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式微狀態。在高科產業迅速發展之際,政府也開始意識到傳統產業的重要性,從而開始實施提高傳統產業全球競爭力計畫,協助傳統產業提高自身競爭力,並尋求生存之道。

現今社會,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製造業所生產的造物,其包含著各式各樣的種類例如紡織業、鋼鐵業和木製品業等,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傳統產業。

根據經濟部統計局統計,因全球經濟穩定成長,民國107年第二季製造業產值3兆4845億元,比去年同季上升9.05%,為連續第七季正成長,其中以傳統產業成長幅度較大,產值年增11.54%,而電子零組件業產值占製造業產值的26.47%仍居第一。高科技產業現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但傳統產業的產值逐漸上升,傳統產業為了生存作出許多努力。

麻匡復指出傳統產業是有存在的必要。
攝影/關靜儀

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發展處基礎產業科技正麻匡復指出,傳統產業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有了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後,過去的產業才開始被人認為沒有那麼先進,成為現在所稱的傳統產業。

另外,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發展處基礎產業科科長簡大超提出另一種說法,沒有所謂的傳統產業也沒有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每種產業在當下都是符合當時技術力的產業。他也表示,紡織業、鋼鐵業和重工業等是幫助台灣早期經濟起飛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些製造業如今被大眾稱為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轉型 帶動地方經濟

麻匡復舉例,新店建國路是一個很大的工業區,該區的工廠和店家幾乎都是小規模經營,也是現在所稱的傳統產業,雖然營業的規模不大,但卻是一個完整的工業園區。因為要滿足工業園區裡工作者的需求,進而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例如餐飲業,而這一切都是傳統產業附加所引發出來的。

他表示,傳統產業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社會安定、帶動地方經濟及其他產業的發展等效益,因此對於整個社會發展有其必要性。由於台灣早期工資相對便宜,勞力密集度高,所以工廠大規模生產,成本降低導致競爭力下降,而這一類的傳統產業也逐漸消失。

麻匡復表示,傳統產業現今主要面臨的問題為勞動參與率低,例如一些需要特殊技藝、經驗傳承的產業,難以吸引人們參與,導致無人接手,造成嚴重的人才斷層。

此外,簡大超也指出,如果傳統的製鍊方式比不上現代化設備所生產的東西,必然遭到淘汰,而其解決的方法就只有提高生產技術。

為了提高台灣產業的競爭力,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於105年設立了「產業創新轉型基金」,麻匡復表示,這是一個搭配的政策,國發基金設立1000億的額度,如果有一些廠商遇到了瓶頸,想要升級轉型就可以向國發基金提出申請,可是有先決條件,例如廠商向國發基金申請兩億,廠商也相對要投入資金,不能只依靠國發基金的補助,並且要先有計畫,明確的知道這筆資金會怎麼使用。

簡大超表示,傳統產業需提高自身的全球競爭力。攝影/關靜儀

簡大超指出,如果傳統產業想要繼續生存,就要被人所需要,例如紡織業,因為人都要穿衣服,但有一些產業因為競爭力喪失逐漸沒落,例如陶藝和編竹籠等的手工業。

簡大超進一步說明,產業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內需型產業,一種為外銷型產業,大部分服務業都是屬於內需型產業,撐起台灣很多就業人口,而外銷市場是由家庭代工支撐起來,能夠帶動台灣經濟生長,包括外銷訂單和外銷出口,賺取外匯。

他指出,要外銷就要面對全球競爭力的問題,如果競爭力不夠,人力成本高,產業就會外移,所以傳統產業要有所改變,提升自身的技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要有跟世界競爭的能力。

麻匡復表示,工業4.0把一些智慧製造、人工智慧、互聯網和大數據等跟傳統產業融合,例如美國的製造業慢慢開始復甦,一些先進的國家在發展服務業的同時,也發現一般製造業對他們的經濟發展很重要,因此開始重新推動製造業,而絕大多數的製造業都是屬於傳統產業的範圍。

他也指出,產業是有周期性的,可能某一段時間某一產業發展得特別好,但過了某個高峰期後會慢慢回趨於比較正常的狀況。此外,科技及技術是重要的一環,時空背景會對生產的要素造成一些變化,傳統產業也會有振興、復興的機會。

 

政府設立專案 量身訂造轉型   

大稻埕商舖大華行就是傳統產業轉型成功的例子,老闆王泰欽表示,商店最重要的是吸引顧客的注意才會有生意,在轉型前曾收到顧客的抱怨,店舖內的陳列看起來很呆板,所以參加台北市商業處主辦的「大同大不同」專案,由商業處請人幫助店舖的升級轉型。

商店的擺設從傳統呆板模式轉為文創經營後,吸引不少群眾的眼光。對於傳統產業的轉型,王泰欽認為,隨著時代的轉變,傳統產業也需要作出改變,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大華行參與政府專案,成功轉型,吸引更多顧客。攝影/李子盈
堅持百年傳統 結合休閒觀光

位於新竹市的味衛佳柿餅觀光農場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台灣少數堅持使用傳統方法製造柿餅的農場。該農場負責人之一劉竹英表示,傳統柿餅的製法相當繁瑣,包括種植、採收、清洗、捏壓及烘焙,且不同種類的柿子所使用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劉竹英指出,機器做出來的柿餅比不上傳統製法的美味,所以一直堅持以傳統的方法製造柿餅,在這份堅持中,他們所遇到的困難相當多,例如早期大陸運用機器大量生產,使柿餅的質量下降造成沒有人願意購買,柿餅行業逐漸蕭條。因應生活水準提高,社會更注重休閒娛樂等,農場也開始轉型為觀光農場。

劉竹英表示,早期柿餅行業都以批發為主,把製作好的柿餅賣到不同的店舖,現今90%的柿餅都由機器製作,使用機器做的柿餅比較澀,最初柿餅的包裝上也不會寫有生產地址和電話,所以民眾不會知道好吃的柿餅要在哪裡買,也會因為其他不好吃的柿餅而不再回購。

柿餅製作過程相當繁瑣。攝影/關靜儀

劉竹英認為,一個產業的轉型一定要面面俱到,如果要轉型成功,首先品質要好、服務要佳、對環境也要好。而在轉型中他們遇到交通和人力的問題,因為該農場位於山上,對於顧客來說十分不便。

此外,他們的工作人員大概只有20多個人,經營一個觀光農場同時也要顧及工人的情緒,因為全手工製做,工人消耗大量體力會容易脾氣暴躁,這些問題都要一一改善,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劉竹英表示,通過日曬才會產生有益人體的「硒」,只有傳統製法的柿餅才會有,機器製作是無法擁有的。她認為,傳統產業所流傳下來的技術是老袓先的智慧,是無法取代的,一定要保存下來,繼續傳承。

味衛佳觀光農場堅持使用傳統方法製造柿餅。攝影/關靜儀
拼轉型 陳建良:技術是關鍵
世新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陳建良。攝影/關靜儀

世新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陳建良表示,歷史發展較長及有別於新興的產業,就稱之為傳統產業,大部分的製造業都是傳統產業,例如紡織業、鋼鐵業等的民生產業。台灣早期都依靠傳統產業發展,其貢獻很大,傳統產業大多勞力密集,自動化進行得比較慢,廠商規模小。

另外,他認為傳統產業並沒有沒落,而有一陣子的沒落是因為轉型,勞力密集、公民知識上升,而基本的傳統產業都涉及環保問題,例如鋼鐵業和塑化業等,這類型產業在社會發展時會對環境有衝擊,隨著公民知識上升就會比較不利。

陳建良指出,最近很多傳統產業都在轉型而且都很成功,例如紡織公司儒鴻是整個紡織產業裡,專業化以後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因此他認為傳統產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朝向專業化。

此外,陳建良建議,政府太過於著重高科技產業,應該慢慢輔助傳統產業,因為傳統產業一般的規模比較小,所以在收集資訊、整合和生產的研發上,過去都一直被忽略,尤其是中南部的傳統產業。他也指出傳統產業對環境的衝擊比較大,因此它必須提高自身技術,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陳建良認為,傳統產業越來越少人做的原因是廣設大學,因為教育問題導致大學生對傳統產業沒有太大的了解,因此都不願意投入其中。傳統產業的廠商要找到適合的出路,若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就必須以提升技術為優先,技術來源於十年磨一劍,因此要尋找合適的技術能力,這樣才能充分提升在產業的競爭力。

  • 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為帶動我國產業轉型,創造就業機會, 國發基金於105年7月26日匡列新臺幣1,000億元,設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將與民間資金以投資方式共同參與企業進行合併、收購、分割或其他有助於企業創新轉型投資計畫所辦理之募資,期有效誘發引導民間資金共同參與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