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文房四寶——硯台 藝術與歷史的風華再現

硯台,是古人讀書習字的必備文具,隨著原子筆的發明,寫字不需要再研磨墨汁,硯台是便不再是家中必備的文房四寶。彰化線二水鄉又名「硯的故鄉」,著名螺溪硯石為製作硯台的上好石材。製作硯台的石材需要符合什麼特性?而這項逐漸被遺忘的傳統又會以什麼方式回到大眾視野中呢? 

台南鹽田轉型觀光 老鹽工盼文化傳承

台灣「天日曬鹽」產業起源於1665年,至2001年所有鹽廠停曬,有300多年歷史。而今隨著科技發展,已由機器取代人工曬鹽,僅剩位於台南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完整保留天日曬鹽產業與文化。今年87歲的涂丁信,年輕時曾任鹽工、製鹽技術員,退休後仍回到鹽田擔任顧問,已在台灣鹽業服務超過一甲子,期盼將曬鹽技藝傳承下去。

從產地到餐桌 廢棄校舍帶動綠色經濟

偏鄉地區因為人口大量外移導致學校關閉後,產生的閒置空間該如何融入在地特色、吸引觀光人潮,並提升其價值與永續性,是地方創生的一大挑戰。原新竹縣橫山鄉豐鄉國小,在廢校後搖身變成綠色餐廳及小農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為人煙稀少的偏鄉注入活力。除彰顯地方特色以外,綠色飲食結合企業社會責任,更為減碳貢獻心力。

日治時期澡堂宿舍 變身圖書館

台北市政府近年來積極保存文化資產,在松菸文創園區內有一座由日式澡堂改建的圖書館,帶給民眾不一樣的視覺享受,還有台北市中正區的文房公益圖書館,同樣改造日式建築,賦予老宅新生命及意義,除了讓民眾近距離參觀日治時期建築,也實現古蹟活化再利用的宗旨。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