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融合教育 友善學習環境
記者 陳怡潔、黃毓晴/採訪報導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特教生應在「特教班」接受專屬於特教生的課程內容,近年來許多學校開始推廣「融合教育」,其主要概念在於讓特教生與一般同學一起進行課程,讓特教生減少差別待遇,可以和普通班學生接觸,一同上課學習。然而教育經費與人力短缺的問題至今仍未解決,影響執行成效,有賴政府與社會大眾重視。
記者 陳怡潔、黃毓晴/採訪報導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特教生應在「特教班」接受專屬於特教生的課程內容,近年來許多學校開始推廣「融合教育」,其主要概念在於讓特教生與一般同學一起進行課程,讓特教生減少差別待遇,可以和普通班學生接觸,一同上課學習。然而教育經費與人力短缺的問題至今仍未解決,影響執行成效,有賴政府與社會大眾重視。
記者 劉家伶、林琦芳/採訪報導 一般人眼中的枯枝與落葉,普遍被視為需定期清掃的垃圾,但對於某些人,卻是滋養土地的重要養分。他們從台南的社區綠地出發,發起枝葉園圃計劃,透過一次次行動,傳遞將落葉留給大地的理念。不僅改善土壤健康,更翻轉人們對自然的認知,重新建立人與環境的共生關係。
記者 徐偉哲、張明揚/採訪報導 位在台北萬華的南機場夜市,今年初因知名美食節目《夜市王》拍攝曝光而爆紅,假期總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朝聖熱門攤販。滿滿人潮雖提升整體夜市收益,不過也造成過度擁擠、交通阻塞與環境衛生問題,在網路上引起不少討論。
記者 陳敏悅、張寀煊、蔡佳燕/採訪報導 台灣穆斯林人口已超過30萬人,但在台灣的生活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清真 […]
記者 杜子心、黃鄒承恩/採訪報導 新北市淡水忠寮社區引進魚菜共生,透過魚的排泄物供應蔬菜養分,植物淨化水質後回 […]
記者 莊彙榆、秦芷柔/採訪報導 北投火山咖啡的創辦人侯奕瑋,秉持對土地深厚的熱愛與對品質的堅持,長年致力於耕耘 […]
亞斯伯格症屬於自閉症的一種,患者不擅常與人互動,難以融入社會。在台北市有一家餐酒館,會定期舉辦亞斯讀書會以及各種相關活動來聚集亞斯兒父母,透過互相交流,學習如何照顧亞斯兒,也讓亞斯兒能逐步適應社會,而這間店的成立正是因為背後有一位同為亞斯兒的母親,她希望用自身經驗幫助其他人。
根據近年環保署數據顯示,廢棄家具和木材就占了五成以上,造成環境污染。今年獲得德國iF設計獎,一間位於新竹湖口的創生工作坊,在創辦人陳偉誠和其他工作夥伴將不同媒材結合,為這些廢木材創造新生命,減少焚燒量;同時,匯集不同領域的工作學員,一起打造永續生活環境。
位於新北坪林北勢溪流域,有一群為了致力於地方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團隊―採集人共作室,探討人與環境的共生生活,除了北勢溪流域存在的環境問題,將透過教育讓學生認知環境永續的重要性,生態創新教育向下扎根,為守護家鄉生態環境共盡一份心力。
台灣擁有豐富的生態與動植物資源,有些物種在復育下已脫離瀕危,然而仍有不少動物正身處存續危機中,如台灣狐蝠(下稱狐蝠)為一級保育動物,目前僅剩約200隻,是政府近年積極投入行動的復育對象。
台灣擁有豐富的生態與動植物資源,有些物種在復育下已脫離瀕危,然而仍有不少動物正身處存續危機中,如台灣狐蝠(下稱狐蝠)為一級保育動物,目前僅剩約200隻,是政府近年積極投入行動的復育對象。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