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減薪調職 全職媽媽重返職場好難

記者 溫茗惠、劉姿喬/採訪報導

近年來,台灣在兩性平權方面取得許多進展,然而,傳統的性別觀念仍然深植於社會文化之中,例如「男主外,女主內」的思維模式,導致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承擔著更多的照顧責任,此外,兩性同工不同酬的現實問題也導致女性在職場上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婦女新知基金會培力主任陳逸指出,從2021年的性別同酬日就能看出,女性必須比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獲得與男性相等的所得,顯示兩性薪資明顯不平等。此外,根據政府資料開放平台資料顯示,2023年1月育嬰留職停薪核付對象仍以女性為多數,且近十年來女性比例皆為八成左右。

勞動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女性需多工作58天,才能與男性同酬,較前一年增加4天。資料來源/勞動統計專網、製圖/溫茗惠
台灣2023年1月申請育嬰留職停薪者仍以女性為主,且比例接近八成。資料來源/政府資料開放平台、製圖/溫茗惠

由於台灣企業大多規模較小,導致若員工有育嬰需求,較難及時找到職務代理人,二度就業婦女陳雅純指出,自己申請半年育嬰假時,主管就曾說過未來可能不會保留她的職務,後來準備返回職場時,當時的男性主管更是直接要求人資拒絕並資遣她。陳雅純也表示:「公司對於生育者並不友善,例如公司沒有設置專屬哺乳室,職業媽媽還要偷偷摸摸到倉庫去擠母乳」。

台灣許多中小型企業對有育兒需求員工並不友善,甚至仍有雇主對請育嬰假員工施壓。攝影/溫茗惠

除了職場內部不友善的問題,全職家庭主婦若想二度就業,也可能遭遇心理、家庭與社會的阻礙,從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即可發現,25歲以後女性勞動參與率呈現急遽下降,且沒有回升趨勢,反映了重返職場阻礙重重,而男性則持續上升到30至34歲。

女性在25歲以後勞動參與率急速下降且沒有回升,顯示重返職場存在阻力。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製圖/溫茗惠

經歷過二度就業的陳雅純即表示:「離開職場九年真的太久,心態會與工作脫節」。由於生活模式長期與過去差異過大,陳雅純坦言:「一直不敢踏出(找工作)那一步」。對此,陳逸指出,除了職場上一直存在年齡歧視以外,長期完全脫離職場,確實也會使人對於自身專業技能的自信心降低。

陳逸說明,女性時常為了兼顧家庭,放寬自身求職標準,選擇專業程度較低,工資也較少的非典型工作。陳逸提醒,職涯中斷以及非典型就業,都影響了女性的工作年資,而這將間接損害女性晚年的經濟安全。

二度就業婦女為兼顧家庭,選擇工時彈性的非典型勞務,然而年金計算與工作年資相關,其晚年經濟安全可能受影響。攝影/溫茗惠

不過,陳雅純認為,短期兼職不僅使她能兼顧育兒工作,也使她有時間充分地調適家庭與職場的步調轉換,對她往後重返全職業務工作,並找回家務工作難以滿足的成就感,有非常大的幫助。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所長劉梅君指出,國外有許多企業便是採行「漸進式」增加工時的方式,協助育嬰假即將結束的員工重返職場。

家庭成員間的溝通與支持,也是支持婦女重返職場的重要力量。攝影/溫茗惠

此外,劉梅君也提到,「二度就業」是大家最不樂見的情況,因此國外許多企業也流行「Keep Inform」方式,持續通知申請育嬰假員工公司最新資訊,以避免員工與公司完全脫節。這些都是台灣企業能參考的模式。劉梅君表示,婚姻雙方若能充分溝通,協商出最合適的家務分工方式,且男性能夠充分認知到,分擔家務並不會減損男子氣慨,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

兩性平權意識起飛 政策保護需齊步

媽媽走出家庭! 婦女大學開闢新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