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療癒情緒紓解壓力 毛小孩撫慰人心

記者 黃宜筌、吳婉瑜、吳堇瑜/採訪報導

動物成為現今人們療癒心靈與紓解壓力的媒介之一,除了作為寵物飼養外,也有熟悉的工作性動物如警犬或導盲犬等。而部分國家利用動物能夠撫慰人心的能力,進而發展動物輔助治療並廣泛運用,成為現在廣為人知的治療性動物

毛小孩成為人們療癒人心的夥伴。照片來源/unsplash

個性穩定  選拔要件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作犬訓練中心研究員羅書姍表示,挑選治療犬,其個性是首要依據,其對環境、聲音、接觸的人及其他動物的反應需非常良好。她提到,若治療犬在服務時遇到病患所飼養的寵物,牠不可過度興奮或是出現排斥反應。

羅書姍提及,治療犬在治療過程需享受其中,若出現緊張害怕、逃避,甚至是生氣等情緒,牠可能就不適合成為治療性動物。治療犬對各種社會化刺激的反應必須保持良好,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台灣狗醫生協會志工楊小姐認為,狗醫生不一定要具備特定個性、年齡或身心健全,但不能患有傳染疾病。她認為若身體有缺陷的動物,其生命經驗能夠鼓勵患者,並提到她的狗醫生患有青光眼,或許能鼓勵同樣患有視覺障礙的病患。

輔助治療 不限犬貓

除了治療「犬」外,部分國家也培育出許多種類的治療性動物,例如迷你馬、麝香豬以及魚等。位於花蓮壽豐鄉的黎明向陽園動物輔助治療組負責人廖守恩表示,台灣目前的動物輔助治療還包含馬術治療、海豚治療,及其園區培訓的療癒雞。

雞也能夠成為治癒型動物。 攝影/黃宜筌

羅書姍指出,雖然台灣以治療犬居多,但若其他種類的動物有符合治療性動物的特質,牠也能夠從事動物輔助治療的活動。

狗狗是台灣目前療癒動物種類的大宗。照片來源/Pexels

黎明向陽園即推行利用自然環境,促進病患身心靈健康的綠自然照顧服務,廖守恩提到,動物輔助治療屬於此服務項目之一,由於園區有在飼養蛋雞,因此將其培訓成療癒雞並推行輔助治療計劃,成為全台首座有療癒雞的動物輔助治療機構。

階段訓練 獲取信任

治療性動物在服務他人前,都會接受一系列的訓練,台灣狗醫生協會訓練師盧育慈表示,培訓狗醫生前都會先讓飼主完成基本步驟,例如施打晶片及進行動物健康檢查等。此外,訓練課程分為基礎、中級及高級三種階段,飼主需與寵物一同完成課程與實習,通過後才可成為狗醫生。

她提到,實習課程的部分,會讓飼主與寵物一起去學校或醫院,讓飼主觀摩狗醫生如何服務他人,並實際體驗服務項目,藉此了解狗醫生的服務性質及對其接受度。

同時,盧育慈指出訓練過程不會特意區分狗醫生的品種或體型大小,而是會針對其狀態,給予飼主不同建議來引導寵物,讓牠變得更信任飼主且親人。她表示課程教學以「不打罵」方式為主,並協助飼主觀察寵物狀態。

通過訓練成為治療犬後,對於不同的病患也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廖守恩表示,動物輔助治療不限年齡,無論大人或小孩都適合,會依照患者的需求來挑選適合的治療性動物。

廖守恩指出,治療性動物對於患者是一個夥伴,機構會依照患者在身心狀況、社交方面等需求,設計與治療性動物的互動模式。她認為與傳統復健治療相比,動物輔助治療並非病患單方面聽取醫師建議並服用藥物,而是透過與治療性動物的互動來幫助其身體或情緒上的表達獲得改善。

台灣狗醫生協會志工示範互動方式。攝影/吳堇瑜

動物輔助治療師 兼具專業與愛心

在動物輔助治療的流程中,除了最重要的治療性動物外,動物輔助治療師及動物訓練師也不容忽視,但想成為這些輔助員,需具備幾項條件。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每年都會定期在官方網站上,發布動物輔助治療師的招考資訊,在內容處提及數項報名資格,其中,報考者須具有助人專業相關工作之各現職人員(心理師、護理師等)的身份才可申請。

羅書姍表示,由於民眾希望以動物輔助的方式達到治療成效,因此身為動物輔助治療師,必須擁有專業的知識背景,才有辦法針對服務個案設計一系列的輔助活動。

除此之外,她也提到:「成為一名動物輔助治療師也須有顆同理心。」她以長輩對孩子的態度為例,與其制定過高的目標,針對個案去設計其能達成的活動,更能建立自信心。

針對動物訓練師的資格及條件,廖守恩表示:「訓練師本身要對動物感興趣,有飼養動物經驗者更佳。」若沒有飼養經驗,但願意花心思照顧動物的人,他們也是十分歡迎,機構會將訓練師派出去外訓,也會請老師進行指導及專業諮詢。

盧育慈對此亦認為,狗醫生協會的訓練師現階段以資深志工擔任為主,有了先前當志工服務的經驗,他們更能知道該如何協助狗醫生主人引導動物進行服務。除此之外,協會的訓練師也會進修相關課程,將新方法應用在狗醫生協會的活動中。

動物輔助治療師與動物訓練師分別所需要的特質。製圖/黃宜筌、資料來源/訪談內容整理

陪伴關懷成效佳 未來發展多樣化

對於動物輔助治療,廖守恩希望持續推廣該領域,她表示黎明向陽園會在社區舉辦活動或與相關單位合作,帶著治療性動物到現場進行演說、互動,期望男女老少都有機會親自體驗動物輔助治療,而未來她考慮嘗試不同種類的治療性動物,使動物輔助治療的形式能更加多樣化。

未來可能出現兔子或貓等其他不同種類的療癒動物。照片來源/Pixabay

狗醫生協會方面,盧育慈表示目前服務的地方多為學校、醫院、安養機構及日照中心等,主要服務對象是老人或孩童,以陪伴治療、復健關懷的方式進行服務。

而狗醫生志工楊小姐本職為心理諮商師,曾遇到憂鬱症案主,每次結束諮商後喜歡與她的寵物博美犬進行互動,雖然這隻博美犬不像治療犬一樣擁有狗醫生協會證明,仍能幫助憂鬱症案主穩定情緒,因此她認為未來台灣的動物輔助治療不僅能幫助身障人士,還能拓展至精神疾患領域,加以運用。

日後在台灣動物輔助治療能否成為趨勢,羅書姍表示隨著飼養寵物的人數增加,代表現代人重視動物陪伴,人們可能對動物輔助治療的關注度提升。她進一步說明,心理輔助治療不限於動物輔助,依據人的興趣,發展出不同形式的心理輔助治療,例如藝術治療或園藝治療

著有《借鏡德國-毛小孩的神秘力量-從歐美的動物輔助治療看台灣動物福利》的作家劉威良則認為,動物輔助治療較難形成主流,因該領域不易精確驗證其成效,同時她更憂心於台灣動物是否因此被「利用化」,缺乏人與動物之間的平等對待,為此她期許民眾應尊重與了解動物的本質。

 

延伸閱讀:

寵愛毛小孩 狗狗也能看中醫

【攝影報導】寵物減重 獸醫建議少吃多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