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20年開發之路爭議不斷 淡北道路如何發展

記者 劉庭妤、何元凱、張妤瑄/採訪報導

爭議逾20年的淡北道路開發案,環評在今年115決議通過,將建設一條北起台二線與台二乙線交會點(淡金路與中正東路交叉路口),南迄台二線與大度路交會點(台北市大度路與立德路口東側)的道路,路線大致沿台二線、捷運淡水線與淡水河右岸間路廊布設,聯通淡水紅樹林站到竹圍一帶,全長約5.45公里。

淡北道路規劃圖。資料來源/新北市新建工程處、製圖/何元凱

新北市新建工程處秘書李仲昀表示,過去淡水唯一聯外道路為台二線,台二線本身車流量大、車道容量不足且橫交道路眾多,若遇到尖峰時段或假日,車陣時常壅塞綿延數公里,為淡水、北海岸地區交通瓶頸路段,除運輸效能不彰外,嚴重影響當地民眾生活機能及沿線住商環境,更甚影響當地緊急救難、就醫問題。

淡水因聯外道路只有台二線一條,平面道路易塞車。攝影/劉庭妤

關渡一德里里長黃玉樹對淡北道路開發樂觀其成,他指出,北市臨近淡水的北投、關渡有大規模的工業區,光是在地廠商已有通勤問題,若加上未來新廠商還有約5000位員工沒進來,交通勢必需要解決。淡北道路的開發,有助於當地居民與廠商的減少通勤時間,假日休憩抽流也是雙北互相,他認為能達到互利效果。

淡水由於地價便宜,是許多民眾在購屋時優先選擇的區域,近期淡海新市鎮的開發吸引更多人移入淡水,李仲昀解釋,淡海新市鎮開發案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為引入居住人口,配合淡北道路的開發帶動車流通順,二期為產業進駐,將設立產業專區或商業分區,由一期的移入人口去支撐二期的產業開發,希望促進當地經濟繁榮。

新北市政府在規劃淡海新市鎮時,希望淡水是一個能自給自足的區域,工作、住宅、產業都源於當地,為促進區域的內外交通,政府興建捷運、輕軌及台二線。台二線是銜接台北市北投區和北海岸地區主要聯外道路,在過去為因車道配置不平衡,自淡金公路與台二乙線車道雙向總數10車道,至竹圍路段縮減為雙向6車道,而關渡大橋車道總數12車道,讓台二線竹圍路廊容量不足形成瓶頸路段,導致常態性壅塞。

而淡水往返台北地區目前雖已有捷運淡水線、淡海輕軌綠山線,還有淡海輕軌擴充捷運淡水線服務路網、淡江大橋分擔淡水往返八里銜接快速道路往南的功能,但往返台北的路廊卻一直無法改善。 

淡北道路的興建最終影響最深的就是淡水居民,而淡水居民對於興建淡北道路這件事卻有不同的感受,居民張連榮發起支持淡北道路聯盟,認為淡水因為只有一條路,造成整體服務水準不高,救護車和消防車無法順利通行,於是發起聯盟,致力推廣。

淡水壅塞的交通,使得路上車流也難迅速禮讓救護車。攝影/劉庭妤

有民眾很了解淡北道路興建工程,但也有人不清楚。淡水居民江欣恬以機車代步,認為當地交通紊亂,表示從淡水到紅樹林的路段對機車族來說車多擁擠十分危險,據訪問調查,大多民眾普遍認為淡水塞車已是常態,聽過要興建一條道路但不了解,更不清楚會造成的後果影響。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張勝雄認為,開發單位應先就台二線道路之瓶頸及服務水準解決問題,再決定是否該興建道路。

「金錢是個考量的因素,金錢不能代表所有,很多無法量化彰顯在數字上頭」張勝雄說,台二線當年的建築線都已退後,被劃為道路用地待徵收,政府卻遲未執行,雖然淡北道路的成本在數字上比台二線拓寬來得少,但實際上許多環境成本是無法量化評估在內。張勝雄對新北市政府改善的淡水交通方面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台二線拓寬可行較高,若政府現在不徵收,日後成本只會更高。

反對興建淡水河北側沿河道路聯盟(簡稱反淡北道路聯盟)成員賈伯楷則表示,對於淡水而言拓寬台二線仍無法解決尖峰時刻的塞車情形,他認為治本之道將台二線拓寬並增設公車專用道,才能有效疏導車流,減緩堵車情況

下班時間回淡水的方向嚴重塞車。攝影/劉庭妤

淡北道路主打能紓解紅樹林到竹圍一帶的壅塞交通,位於台北市士林區永倫里的里長宋旭曜表示,位於士林、北投區的洲美快速道路每日的通勤時間都會出現塞車,而淡北道路末端將與洲美快速道路的車輛匯流進入台北市,若分流的問題尚未解決,道路通車後反而會將塞車問題丟給台北市。

開發與生態的平衡始終是興建工程的最大考驗,前環評委員王价巨表示,原先紅樹林一帶的自行車道是民眾休閒放假的好去處,但淡北道路離車道太近,汽車排放的廢氣將干擾居民活動,而道路規劃時雖有刻意避開紅樹林區,但雨天時汽車的油水將和雨水混合流入紅樹林生長的土地並危及生態,雖然開發單位承諾將會做好紅樹林區的保護作業,也擬定生態綠廊、紓油排水道等措施因應,即使如此,仍沒有人能為開發後的生態背書。

淡北道路興建後短期內或許有助於紓解台二線紅樹林到竹圍段的尖峰車流,但長期來看,卻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沒有淡北道路規劃,傍晚往淡水的道路服務水準。可以看見關渡大橋前後的路口服務指數最低(F)。註:昏峰時段為17:00~19:00。資料來源/新北市新建工程處、製圖/何元凱
淡北道路完工後,傍晚往淡水的道路服務水準。基本上淡水、關渡大部分的路口服務水準皆提高,除芝山站附近的承德路和福國路路口。註:昏峰時段為17:00~19:00。資料來源/新北市新建工程處、製圖/何元凱

生態保護承諾及淹水問題省思

對於開發帶來的影響,民眾直覺關心淡水紅樹林生態問題以及是否會加劇固有的淹水問題。李仲昀回應,該計畫在研擬生態異常應變機制時,就依照國家級淡水河流域重要溼地保育利用計畫制定,針對紅樹林規劃並未重疊紅樹林自然保留區範圍,鄰近紅樹林路段施工期間將設置全阻隔圍籬,營運期間設置2.5公尺高的防音牆,並會分別於5處興建橋下入滲除污池。

為保護多樣生態,新工處也計劃將設生態通道及地下涵管等補償措施,將布設排水管涵讓洄游生物通行,管涵靠河側有拋石草溝等生態工法的緩衝區,可供陸蟹等生物棲憩。最重要的是成立環境保護監督小組,承諾每週生態監控,若發現工程逾越界線、或造成灘地生態受影響,則會立即停工以及早因應問題。

紅樹林生態為淡水最大特色與文化之一,環保團體擔心淡北道路開發會衝擊此生態系因而反對。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此外,更重要的是淹水問題。因淡水山區東側較高,西側淡水河易受潮汐影響,加上捷運、土地大規模開發,導致地表逕流面積不夠,淡水、竹圍一帶容易淹水。

淡北道路的開發,降雨從道路集水區排放,開發單位雖按照水利署的規範規劃排水,但前環評委員王价巨表示水利署是依照常時狀況、過去的資料統計研擬規範,現今氣候變遷快速,尤其台灣短延時強降雨頻率越來越高,極端氣候造成的災難增多,政府卻沒有以未來的情況預估並預防,他認為未來淹水情況可能更不樂觀。

真的適合居住嗎?淡水環境容受力備受考驗

近年來為紓解台北都會區的人口成長壓力與都會區住宅不足及房價過高問題,內政部營建署從1992年開始規劃開發淡海新市鎮,淡水近十年來人口成長來到新北排名前三。但因為新市鎮交通不便、冬天寒冷,房仲業者蘇秀雲表示,原本屋主多半是投資或假日、退休等目的,非長期居住,但因附近生活機能沒有帶起來,買了房子賣不出去,只好拿來自住。因此現在考慮投資的人也不多。綜合來看並未對解決都市人口壓力有良好的效果,反倒造成空屋率高。

淡水新市鎮與大台北之關係。圖片提供/新北市新建工程處

淡水空屋及區內、聯外交通是一體兩面之問題,為解決該問題,新北市政府推動許多交通建設,包括輕軌、淡江大橋、淡北道路,但張勝雄指出,「憑什麼你花很少的錢,卻能享受都會區的待遇?」沒有這些建設,幾十年來,淡水居民照樣過日子。      

王价巨表示,後續推動的這些建設,讓人覺得是包裝淡水空屋問題。可建設的推動帶動房價,使得新市鎮的房價開始泡沫化,失去本意,更影響淡水的環境乘載力和容受力。

價值轉移的環境 淡水成待宰羔羊

淡水是台灣著名的觀光景點,擁有美麗的自然景觀、歷史悠久的遺址。隨著人類的開發,淡水就像待宰的羔羊,世界談論的永續暫時被遺忘。回到淡北道路本身,興建道路的原因是為改善交通現況,為配合政府規劃的新市鎮,興建道路的宗旨似乎變成增加人口數、為建商做廣告,而淡北道路是否能完全解決交通壅塞還是個未知數。

淡北道路開發之正反方意見整理。製圖/劉庭妤

台灣為促進短期的經濟,開始大規模的開發,環境一直被做價值轉移。從淡北道路來看,開發單位有針對不同階段環評及民眾的疑問,協同專家設計處理方法,他們和支持淡北道路的民眾相信淡水真的需要第二條路,一路來努力解決爭議爭取開發。

但不支持的人對於他們設計的解決方法抱有質疑態度,無論是塞車解決、淹水處理、生態保護。兩邊各有各理。如今,淡北道路已通過環評,開發勢在必行,小則看淡水,大則論台灣,究竟是否這些開發與建設,能否創造更好的生活?究竟該注重經濟還是環保?抑或是有兩全其美之法?這些都是政府與民眾應該思考並面對的問題。

 

延伸閱讀:

改善道路設計 提升用路安全

圓環交通亂象 ​機車騎士安全沒保障

交通號誌不同步 搶快易釀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