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承載數十年記憶 老戲院堅守傳統文化

記者 王品力、陳芊妙/採訪報導

隨著網路和科技日益興盛,不需外出也能觀看電影、戲劇,民眾的娛樂選擇更加多元,前往實體電影院不再是多數人常安排的休閒活動,傳統戲院更不復昔日盛況,許多老牌戲院陸續宣布倒閉。

面對時代變遷的衝擊,台南一家戲院仍堅持保留懷舊風格,將歷史痕跡作為經營特色,並透過畫師顏振發精湛的手繪工藝,讓傳統文化在科技革命中得以延續。

傳統戲院的人潮不如過往,但仍有不少喜愛古早風情的民眾前往。攝影/王品力

營運超過一甲子 戲院堅持保留傳統

台南這間傳統戲院自1950年建立,至今已經持續營運第70年,戲院外觀為早期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內部可見古早風味的小吃販賣部、空襲疏散和脫帽的標語,電影票也採用傳統的手工印製票券,並沿用早期的海報宣傳車、投影播放機等,進入戲院彷彿走入舊時光的長廊,穿越回過去年代。

即便人潮不復過往,傳統戲院仍選擇不走向轉型,堅持在數位時代中保留懷舊風格,除了承載超過一甲子的歷史文化,也是當地民眾共同的記憶。戲院顧客王先生分享,自己在學生時代時便時常來此觀戲,對該戲院有著特別的情愫存在,且前往傳統戲院看戲的感受,和其他現代的影院也有所不同。

戲院堅持保存懷舊的建築風格及裝潢。攝影/王品力

全台碩果僅存 國寶擦亮老招牌

該戲院以傳統風格為象徵指標之外,最大的特色在於承襲徒手繪製海報的工藝,戲院外頭張貼的畫報中,電影角色的神情生動,乍看之下與數位印刷無異,實際上卻全出自國寶級畫師顏振發一筆筆的描繪,在印刷技術普及之後,全台仍保有這項技藝的戲院已寥寥可數。

顏振發說,他在因緣際會之下開啟作畫生涯,投入這份行業多年之後,現在幾乎已經沒有戲院還保留手繪海報的技術,只剩下台南這家戲院堅持將這項文化留下。而顏振發出色的畫功也聞名國際,曾登上外媒報導之外,也受到國際導演李安等名人的讚賞,並得到當地的卓越市民獎項

戲院畫師顏振發以純手工繪製電影看板聞名國際,成為戲院最大亮點。攝影/陳芊妙

肩負文化使命 開創戲院新出路

面對傳統文化逐漸被大眾遺忘,堅持保存早期風格反而成為戲院的吸睛亮點,不過,要在時代變遷中延續特色,仍需將戲院各面向的出路納入考量。傳統戲院經理吳俊誠表示,戲院除了播映電影之外,近年來也與戲劇團隊合作,讓兒童劇、現代劇能在此演出,傳達商圈的特色之外,也藉此培育年輕世代的人才。

保留傳統工藝和風格的戲院,已經所剩無幾。攝影/陳芊妙

手繪技藝將失傳 開班延續老工藝

此外,針對傳統文化傳承,戲院也開辦手繪研習教學營隊,不只吸引當地民眾踴躍報名,也有不少海外學徒慕名而來,透過顏振發親自指導學生獨特的彩繪技藝,重新擦亮老戲院的招牌和名聲,也讓面臨失傳的傳統工藝能夠延續。

研習營學員家長張瑞分認為,手繪看板工藝是值得被傳承的技術,聽聞師傅開班授課後便為孩子報名學習,而該戲院是學生時代的記憶之一,對於戲院能藉由授課增加曝光率並延續生存,也感到相當欣慰。

顏振發師傅開班授課,讓傳統技藝得以傳承下去。攝影/陳芊妙

找回消失的記憶 與新時代共存

在時代不斷更迭演進之下,追求科技的便利與發展固然是未來趨勢,但蘊含記憶與歷史的古早文化也值得留存延續,曾逐漸被大眾遺忘的傳統戲院和手繪工藝,憑藉戲院自身的努力,得以重新被世人重視,並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和手繪技藝,透過戲院的努力得以傳承和延續。攝影/王品力

 

延伸閱讀:

敲不斷的文化使命 阿美族傳統樹皮工藝

注入新生命 台北老屋文化運動

延續百年傳統工藝 藺編文化的生存與挑戰

傳統益智童玩 傳承先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