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兼顧觀光與環保 平溪天燈產業挑戰

記者 張雅婷、周茹惞/採訪報導

每到假日,便會有許多遊客來到平溪放天燈。 放天燈這項習俗自清領時期便開始發展,平溪在地文史工作坊召集人王肇經表示,自新北市政府發展「一鄉一特色」以來,天燈逐漸成為平溪的代名詞,甚至成為臺灣的代名詞。天燈不僅為平溪帶來觀光人潮,更為當地居民帶來就業機會。

天燈造型的紀念品相當受遊客歡迎。 攝影/周茹焮
王瑞瑜利用回收竹框製作天燈。攝影/周茹焮

平溪當地的天燈業者不僅會提供民眾各式天燈選擇,還會在施放前提供遊客攝影服務,有的業者甚至會在遊客放天燈時幫忙錄影,然而,放天燈這項活動常被質疑不環保、對環境不友善。

面對環保意識的抬頭,有的業者表示生意並沒有受到影響,也有業者表示,的確有些臺灣觀光客會因為覺得不環保而不願意放天燈。

遊客施放的天燈掉下來後去了哪裡呢?當地居民及業者會把掉下來的天燈撿回,將天燈底部的竹框回收給店家重新利用,製作新的天燈。在平溪常可見當地居民或清潔隊員收集落下的天燈。

製作天燈已有幾十年經驗的資深師傅王瑞瑜說,平溪居民在維護環境上做得很好,但難免會有天燈沒有被回收到,兼顧環保跟生意,需要平溪居民與店家繼續共同努力。

平溪在地文史工作坊召集人王肇經。攝影/周茹焮

天燈對平溪而言,不僅僅是觀光資源,更是重要的文化資產。王肇經認為,平溪在地居民在兼顧文化保存跟環保上十分努力,居民不僅固定每天進行巡視環境並做好清理,也適時地進行「淨山」,在發展觀光的同時也努力做好環境保護。

然而,他也表示,如果未來為了因應環保,平溪須在放天燈這項活動上有所限制,平溪除了天燈這項文化資產,也有美麗的山水、煤礦歷史、螢火蟲生態等等資源,相信還是能吸引觀光客到來。

「天燈亮了,幸福來了。」是常能在平溪的明信片上看到的標語。究竟,平溪未來如何在保存文化及發展觀光的同時,走出永續發展的路呢?這將是這座美麗的山城,未來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