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可歸的流浪狗甚至會跑進樹叢定居。攝影/謝翔宇
環保公衛

流浪動物流竄街頭 影響不計其數

記者 楊馨心、謝翔宇/採訪報導

現今飼養寵物的民眾越來越多,其中多以貓狗為首要選擇,牠們不僅外表可愛、飼養也方便,但並非每位飼主都能善盡責任,導致棄養事件時有所聞,貓狗流落街頭,間接衍生傳染疾病、環境衛生、貓狗攻擊人群亦或牠們自身的安全問題。

流浪動物對環境影響不光只是牠們的排泄物,還有翻找垃圾桶尋覓食物的痕跡,成群結隊的習性也帶來人身及貓狗自身的安全問題,另外,流浪動物不會過馬路,可能遭車輛撞傷,或是車輛為了躲避撞到流浪動物而摔車、撞車。

流浪狗遊走在居民隨時會經過的河堤,令路過的民眾膽顫心驚。照片提供/文山區居民

此外,層出不窮的人犬衝突也是一大問題,訓練過的家犬可能因一時獸性傷人,更何況是生活在外的流浪動物。民國105年於台中市太平區曾發生男童遭流浪狗圍攻的事件,男童遭攻擊後全身傷口逾百個,如此密集的大範圍傷口,不僅造成高血鉀症及橫紋肌溶解症,還可能引發敗血症。

流浪狗多為群體動物,無法確定何時會一起撲上人類攻擊,攻擊過程中還有可能傳染狂犬病等一類的傳染病。

路邊隨處可見流浪動物群聚的景象。攝影/謝翔宇

有些流浪動物不但會攻擊人類,還發生過流浪狗無故咬傷寵物狗的案例。多數民眾不希望牠們定居於自家周圍繼而帶來髒亂和噪音,於是用盡各種方法驅趕,甚至還有民眾趁流浪動物在路邊覓食時,向牠們潑灑熱水,演變成過頭的自我保護。

公園和戶外的停車場到了夜晚便是流浪動物聚集的好去處,影響到民眾在公園散步或是至停車場取車時都需小心翼翼避免被追咬,流浪動物叫聲皆會妨礙民眾安寧,部分民眾因此對流浪動物更加仇視。

 

流浪動物超量收容 照顧人力不足

根據動植物防疫檢疫業務統計,民國95年台灣流浪動物安樂死率高達76%,隨著政府、民間的呼籲,根據行政院農委會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處理統計,民國105年已逐漸降至12%。

民國95年至106年收容所人道處理率。資料來源/動物保護資訊網、製圖/謝翔宇

各縣市政府為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皆有設立動物之家收容所,但每個縣市所擁有的收容所規模有所不同,以新北市為例可收容1615隻動物,比起新竹新竹縣及嘉義市的32隻收容量,足足高出約50倍之多。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製圖/王芳瑋

值得關注,各收容中心常出現「出不敷入」的情形,以台北市為例,今年8月入所的動物量189隻,但被領養量卻僅有14隻,收容超量情形經常上演。

政府實施零安樂後,收容所流浪動物數量不斷攀升,靠著政府提供及民眾熱心捐款;至於人力的部分,根據《動物保護法》第2章第14條第3項「動物收容處所設置準則」,收容處所需有主管一名,並依收容量每100隻動物需置有一名以上獸醫;每40隻動物設置工作人員一名以上,且以上人員皆由地方主管機關派遣或聘僱。

然而,台北動物之家收容超收約700隻動物,依法應該配有19名工作人員,實際卻僅有13人,導致人力有所不足。

被送至動物之家後,為了防止疾病問題會按時將藥物加入狗狗的食物中,讓牠們服用。攝影/謝翔宇

記者實地前往板橋動物之家採訪發現,動物之家為解決人力問題,假日都會有網路報名的志工服務隊前往協助照顧,民眾利用自己閒暇的時間,發揮愛心來陪伴流浪動物們。

志工們主要是陪伴動物散步、餵食並幫牠們清理排泄物、點藥、檢查是否受傷等工作,志工們在幫助動物的過程中,也能更進一步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養寵物;因收容數量繁多,一隻狗約每二周才會由志工帶到戶外散步。

假日志工服務隊隊長楊玉萍表示,現今路上與收容所會有這麼多的流浪動物,最主要的原因即主人嫌麻煩、覺得吠叫聲太吵,或是所謂的沒時間,以及其他種種原因而丟棄動物,期盼民眾若決定養寵物,除了先充分的了解養寵物後要做些什麼工作,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想清楚」。

動物之家開放民眾和狗接觸培養感情。攝影/謝翔宇

 

相關報導:

店家成中途之家 創造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