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員們身上的肌肉象徵著他們的訓練強度。攝影/何家希
運動

角力選手集訓 選手:真的很苦啊

記者 簡仲豪、林哲睿、何家希、陳祖浩/採訪報導
震地一摔 昱滕興奮奪冠

「砰!」比賽結束,台北市立大學角力隊隊長林昱滕高舉雙手、振臂揮舞,拿下了107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角力自由式第三級冠軍。然而,勝利果實的甜美滋味得來不易,在決賽前段被對手壓制,陷入劣勢,最後靠著平時的精實訓練和堅忍的毅力,搏鬥到最後一秒,終於逆轉戰局,拿下冠軍。 林昱滕談起比賽當下臉上滿是驕傲的笑容,他說:「角力比賽就是如此,不到最後一刻不會知道鹿死誰手。」因此比賽當中必須謹慎再謹慎,尤其到了比賽後段,雙方體力逐漸消耗殆盡,除了降低自身的失誤,也要把握對手露出破綻的瞬間,因為只要稍微一閃神,勝利就可能拱手讓人,「能逆轉全是靠自己的毅力和隊友們的鼓勵」林昱滕自信地說。

成軍四年 為角力重點學校

台北市立大學技擊系的角力隊成軍四年,如今拿到的獎牌琳瑯滿目,但回首這四年,其實走的並不順遂,一開始連一塊角力墊都沒有,場地也需要四處協調租借,但隊員們努力不懈,慢慢地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展露鋒芒,靠著堅強的實力才漸漸爭取到豐富的資源,讓北市大角力隊的歷史得以延續。即將畢業的隊長林昱滕,接觸角力長達十年,今年全大運是他學生生涯中的最後一場比賽,拿下冠軍,除了自身的榮耀,也讓北市大角力隊的士氣更趨高昂,更能給學弟妹們樹立起一個好榜樣,期望未來的角力隊也能夠屢創佳績。

隊員在墊上進行的對抗訓練。攝影/何家希
角力悠久歷史 彰顯純粹傳統精神

角力運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臘,當時的奧運會就已有角力競賽,而後漸漸式微。直到1896年,奧運主辦單位將希羅式角力重新列入比賽項目,以彰顯古、今奧運一脈相傳的精神。1904年奧運將自由式角力納入正式賽項,此後幾乎每一屆奧運會上都看得到角力項目,並在2004年雅典奧運新增女子組。

奧運角力項目的比賽方式分為希羅式和自由式二種,希羅式選手只能用手臂和上半身攻擊對手腰部以上的部位;自由式選手則可手腳並用,攻擊對手的全身。但無論是哪一種類的角力比賽,皆不准抓、打及攻擊對手關節。進行角力運動,基本動作相當重要,林昱滕說:「角力的原型就像兩個嬰兒打鬧,互相推擠碰撞一樣,是非常原始的。」

當然,角力比賽不單單是靠著蠻力取勝,技術上的應用也格外重要,像是如何反制或掙脫等,這些都得建立在扎實的基礎動作上。因為從頭到腳都必須和對手進行對抗,所以角力訓練是全身性的,包括肌肉、耐力以及心肺的鍛鍊,甚至連頸部肌肉也需要訓練。比起拳擊、搏擊所需的速度和反應力,基本功對於角力的重要性更高,因為有一定的危險性,首要課題都會先練習護身倒法,使之成為反射動作,必須先從保護自己開始,再慢慢學習如何利用速度和技巧擊倒對手。

隊員們都會使用與自己體重相當訓練工具。 攝影/何家希
國內推廣尚淺 角力成為冷門運動

角力目前在國內的能見度不高,不論是相關報導、比賽轉播等都比不上主流運動,導致台灣民眾對於這項運動普遍都會感到陌生。而通常在介紹角力時,往往會以摔角、相撲類比,而不是直接的了解、認識角力,造成民眾混淆,也不會產生多少印象。

其實角力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無氧運動,且比賽都以體重來做分級,比較不受體型限制,十分利於東方人發展。舉凡日本、韓國以及中國等東方國家,都十分注重角力的推廣與選手的栽培。相較之下,台灣在角力運動的推廣上仍有很大的不足,有關於角力的文獻、書籍資料實在不常見,要提高角力在台灣的曝光度,恐怕只能靠著選手的表現來爭取重視。

即將接任北市大角力隊副隊長的呂杰修提到,很多民眾沒聽過角力,甚至會以為是拳擊的一種。他希望台灣在未來可以多加培育優秀的人才,不要讓國內有天分的運動員和如此具有發展性的運動一同被埋沒。在台灣的大學環境裡,大多只看到體校的選手能夠脫穎而出,對此,林昱滕說:「希望能有更多學校提供資源,也讓選手能有更多不同選擇。」

即便中華民國角力協會已成立數十載,在角力運動的耕耘上不遺餘力,還是很難將角力推向主流,但這並不表示國內的運動員不具競爭力,雖然面對種種發展、推廣上的逆境,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反而意味著台灣角力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重量訓練是角力選手不可或缺的訓練。 攝影/何家希
角力之路崎嶇難行 艱困過程成寶貴經驗

接觸角力十年之久的林昱滕,參加過的比賽不計其數,做的訓練、流的汗水造就了他,最終在今年全大運風光奪冠。即將畢業的他,給了學弟妹以及對角力有興趣的人許多建言,「有興趣就去嘗試,試著去突破極限。」林昱滕說。「訓練累了就稍作休息,之後繼續奮鬥。」

他語重心長地說:「做好學生與運動員的本分,為自己的未來鋪路。」提到陪伴已久的角力,呂杰修表示他不是一開始就接觸角力,是從柔道社團因緣際會下開始認識這項運動,慢慢產生興趣,最後全心投入。

對於角力的訓練模式,呂杰修表示,因為角力著重個人身體素質的培訓,過程不得已會顯得較枯燥乏味,在未來的訓練中,會嘗試引進不同於以往且更具有效率的訓練方法,好讓學弟妹不會對重複的訓練感到疲乏,反而會引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繼續提高身體素質的層次。

角力的訓練過程非常艱鉅,尤其是各項高強度的訓練,會給運動員帶來龐大的負擔。中興高中前角力隊隊員簡茂家表示:「一周訓練六天,除了辛苦之外,也犧牲了和親友相處的時間。」。

隊員在艱苦的訓練中互相打氣。 攝影/何家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