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茶葉故事多 走進茶的歷史文化 – 2145期

文山區以茶葉為代表性的地方特產,在貓空地區更可見有許多的茶館,並且在當地茶農與茶葉推廣中心的推廣之下,讓民眾更能體驗茶的製作過程以及茶葉的歷史與文化。

文山地區出產茶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河床地形以及先民居住生活有關。茶農張銘財先生表示,從清朝中葉福建地區移植茶葉進台灣後,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北部山區種植,並且當時鐵觀音為最上等茶種,多外銷而聞名,至今「文山包種茶」是台灣最負盛名的茶葉。

木柵中外聞名的茗茶就是「鐵觀音茶」。鐵觀音茶的茶葉,有別於普通茶葉葉子片面較閃亮,經過烘培後,茶葉呈現深厚似鐵的顏色,故稱之為鐵觀音茶。鐵觀音茶屬於半發酵茶種,在製做過程中有相當的難度。從採茶、日光萎凋、四到五次的浪菁(篩茶葉)、炒菁(發酵)、初揉、複揉、初培、檢枝、複培,依照季節的變換,茶葉也會有不同的香氣。製作茶葉的過程繁雜但講究,才做出好喝的鐵觀音。   

張銘財提到,所有步驟中最講究的就是「採茶」,採茶時要看天氣狀況而定,雨天不採,晴天必須在中午12點左右採收完畢。

張銘財說:「泡茶,不僅是喝茶葉的香氣,茶館的氣氛以及茶具的講究,都造就了茶好喝不可或缺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