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蚵殼成貝殼磚 全新樣貌創新價值
清澈的澎湖海域孕育出當地特產「牡蠣」,但也因此產生大量堆積的廢棄蚵殼,成為澎湖環境景觀衛生的隱形殺手。澎湖廢棄蚵殼透過跨海運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循環再利用的技術,將廢棄蚵殼搖身一變成「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賦予蚵殼全新面貌,使貝殼磚技術能夠在地量產使用,讓多年來無解的蚵殼塚,有了全新的解決方向。
清澈的澎湖海域孕育出當地特產「牡蠣」,但也因此產生大量堆積的廢棄蚵殼,成為澎湖環境景觀衛生的隱形殺手。澎湖廢棄蚵殼透過跨海運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應用科技循環再利用的技術,將廢棄蚵殼搖身一變成「無機聚合高壓貝殼磚」,賦予蚵殼全新面貌,使貝殼磚技術能夠在地量產使用,讓多年來無解的蚵殼塚,有了全新的解決方向。
我國於今年12月1日宣布口罩解禁,可預見口罩的使用量將急遽下降,但口罩的消耗依舊可觀。基此,如何妥善處理廢棄口罩,甚或設法回收再生,以降低汙染兼顧循環永續精神,即成為當下密切關注的環保議題。
小至碗筷,大至建築,「竹」可謂製成各種民生必需品的重要原材之一,炎炎夏日的涼筍冷盤、冬日暖胃的筍湯皆源自於竹,不僅是大眾餐桌上的家常菜,可謂數代人的共同記憶。竹林大量分佈在台灣各個角落,其豐富的「食、用」性,更是使竹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鍵。
生前四處漂泊,尋找片瓦容身;死後終究一人,孤獨走完旅程。每一位街友因各種原因離 開家庭露宿街頭,然而,他們告別人生時並非都有親屬送行,而毫無血緣關係的社工、接體員及殯葬志工成為他們生命最後一段旅程的陪伴者。
1.科技執法 2.競選海報 3.印刷名片機 4.特色書店 5.環境友善商品 6.益菌土 7.安心有機薑 8.水生植物保育 9.新屋石滬群 10.大稻埕布業
電子印刷出來的名片非常普遍,但能夠現場印出來的名片你看過嗎?這是一台結合活版印刷術的名片機,這台小小的機器能夠讓你隨時隨地印出自己設計的名片,而且可以馬上改變版面配置,變出不同樣式的名片,讓活版印刷術不再需要龐大的機器與時間也能運作,創新的發明也吸引許多年輕人來探索這項幾乎快要消失的傳統工藝。
「街頭不只屬於行人,也屬於在此求生存的人們。」是那魯莫—曼谷法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於曼谷政府掃蕩攤商時的發言,也是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社團法人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所遵循的信念。走入台北市萬華地區,在路邊靜靜地呆坐著、慵懶的躺著,抑或是緩緩慢步的無家者們彷彿融入了市景。
台灣在道路階級的分配上不盡理想,進而影響人行道的設置,在街上經常能看到因無人行道,使人車並行於馬路,為害行人的用路安全。人本交通應是目前台灣政府的當務之急。
科技發展與時俱進,3C產品演變至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無法缺失的一部分。對於現代家庭而言,現今3C產品多具備說故事、電子遊戲及Youtube等琳瑯滿目的功能,成為常見的育兒利器,有效減輕家長的育兒負擔。然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2022年研究發現,三歲至五歲的幼兒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對其語言發展頗具負面影響。對此,3C產品有如雙面刃一般,恐使幼兒的語言發展受阻。
台灣的傳統戲曲逐漸走向沒落,傀儡戲對於大眾而言更是陌生,位於高雄的錦飛鳳劇團已經有百年歷史,除了平常表演之外,他們更致力於將這項傳統技藝推廣出去。
缺水對農民來說可說是一大困擾,在雲林虎尾,有一名農業產銷班班長仿效從以色列源起的滴灌技術,種植出品質優良的洋桔梗,在外銷市場上更是佔了一席之地。而所謂的滴灌栽培法,就是將水或肥液精準滴在植物根部,達到有效的節水。
農村正面臨農業人口老化以及農業缺工問題,傳統的種植方式對於許多老農而言,已成為身體上的負擔。如今,透過科技的革新,將無人機結合農業應用,能夠大大的減低農民的勞力輸出。
我國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知識與實踐僅有四個,其一為彰化芳苑海牛文化。因芳苑位於雲彰隆起的地形,為全台唯一保留蚵農自日治時期使用牛隻進行採蚵的場域。卻因科技日新月異,海牛逐漸被採蚵車及牡蠣搬運機取代,導致如今僅剩八頭海牛。為復育海牛,芳苑居民結合觀光、課程推動,並成立海牛學校,以延續及傳承海牛文化。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