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小學特色課程 秘徑裡的藍色奇緣
在龍洞灣,你看見的或許只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但和美國小的同學們從這片海洋學習了洋流安全知識,更懂得珍惜海洋資源、環境永續的重要性,甚至在這裡找到了克服逆境的勇氣。
在龍洞灣,你看見的或許只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但和美國小的同學們從這片海洋學習了洋流安全知識,更懂得珍惜海洋資源、環境永續的重要性,甚至在這裡找到了克服逆境的勇氣。
2010年澎湖獲選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然而海邊卻是漂流各式各樣海洋廢棄物,人們稱這些為「海廢」。為了改善澎湖的環境,浮球爺爺趙有德等人賦予海廢新生命,變成各式各樣器具重新美化村莊。
2018年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後,疫情不斷蔓延,短短一年內,亞洲十國皆已淪陷,東亞僅剩台、日為非疫區,疫區養豬業損失慘重,肉品市場價格也不斷飆升。台灣為防範非洲豬瘟,為此也做了許多不同面向的防疫措施。
現今美妝產品推陳出新,不少人會利用化妝提升臉蛋精緻度,但愛美的同時,你注意到隱藏在美妝用具上的危機了嗎?皮膚科醫生就指出若工具清潔不週,恐將導致皮膚發炎,而醫美品牌創辦人也表示應定期並正確的換洗用具,才不會讓皮膚成為細菌成長的溫床。
歐洲議會議決,歐盟將在2021年全面禁用塑膠棉花棒等塑膠產品。英國政府也證實,將於2020年4月禁止販售塑膠棉花棒,但致力於環保議題的台灣,面對於禁棉花棒議題竟然還不搭上這股潮流。
擁有一個快樂、有生活品質的晚年生活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事,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及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我國在105年不健康存活年高達8.8歲,現今政府已慢慢推動且改善許多老人相關福利政策,民間單位也投入充足的資源在長者上,但幾乎都傾向於後端補救。
日常生活中,皆不難見到紡織物的蹤跡。但由於紡織品廉價易取得,大眾時常忽略大量購買衣物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透過解析紡織產業鏈的每一環節來喚起大眾對紡織業汙染重視,並呼籲改變購物習慣才是解決環境傷害的根本之道。
跟許多社會新鮮人一樣,剛畢業的廖方舟依然對未來很迷網,他卻選擇踏入漁業這個辛苦的行業,是為什麼?魚類過度捕撈一直以來都是問題,漁業所規範的政策,實際上還是難以避免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
台灣是一個海島,全世界的海島,只有台灣是實行「海禁」的,幾十年來的「疏海教育」,使得民眾對海對著畏懼而不敢親近,而社會上有許多團體期望可以治愈台灣人的「疏海」轉變為「親海」。
相較於本島,對離島地區的孩子而言,因為資源不足,能夠打棒球、接受棒球教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為了突破這層困境,綠島公館國小主導、成立「黑潮社區棒球隊」,為離島棒球注入新的活力。
釣蝦文化在台灣發展已久,而在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從4月24日到5月5日就有著一座免費的「混水釣蝦場」提供民眾體驗釣蝦的樂趣,同時還有展覽、生態講座、藝術繪畫活動,在快樂釣蝦之餘,也能藉由這些豐富的活動來認識海洋文化與生態環境問題。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台灣2018年塑膠總回收量為53萬公噸,而其中寶特瓶則高達52億支,如此龐大的回收量對於環境造成了重大的危害。為了推廣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與永續共生的理念,民間企業結合環保教育站志工,首先進行寶特瓶的初步分類與拆解,再交給下游業者完成抽紗工作。
從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到韓劇以人魚為主題發想的愛情故事,人魚淒美動人的傳說深植人心,但人魚可不只活在傳說中,台灣就有一間專門在培訓人魚的「人魚學院」。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