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回收寶特瓶 塑膠也能變新衣

記者 李晨暘、范姜佳鈺/採訪報導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台灣2018年塑膠總回收量為53萬公噸,而其中寶特瓶則高達52億支,如此龐大的回收量對於環境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為了推廣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與永續共生的理念,民間企業結合環保教育站志工,首先進行寶特瓶的初步分類與拆解,再交給下游業者完成抽紗工作。慈濟三重環保教育站志工葉女士分享,平時處理的步驟為將寶特瓶分類,接著去除寶特瓶蓋,再來剪下瓶口外圍的塑膠環,最後壓扁裝袋。

為了促進寶特瓶再生,志工們與民眾合力收集寶特瓶,讓原本只能被丟棄的塑膠垃圾,有了重新利用的機會。慈濟三重環保教育站志工葉明珠表示,每一個社區都有固定的回收站,每逢大回收日,附近民眾都會將寶特瓶交給志工回收處理。

環保教育站的志工正辛勤的處理回收的寶特瓶,為地球盡自身的一份心力。攝影/范姜佳鈺

透過環保教育站志工的初步處理,負責將寶特瓶製作成紗線的環保紗業者,接著會將寶特瓶壓製成瓶磚、清洗後切割成瓶片,並且塑化成再生聚脂粒,經過最後的加溫與溶融,業者才能開始抽紗工作。環保紗公司研發部博士陳意容談起製紗步驟,解釋雖然寶特瓶一開始為堅硬的材質,但透過物理法融化寶特瓶之後,再把粗的寶特瓶長條切成粒,接著即可進行抽絲與織布。

環保科技館內展示一系列由環保紗製造而成的豐富商品。攝影/范姜佳鈺

為了增加產品能見度,環保紗業者努力將既有原料結合新技術,增加衣服附加價值,現今由環保紗製成的衣物不僅具備排汗、除臭功能,還結合了快乾的特性。

陳意容表示,最近公司試著開發結合現有的化學纖維,推出具有冰涼感、涼感、發熱、抗菌特性的環保紗,朝向做出百分之百環保,但是也具有高附加價值與機能性的衣服。環保紗科技館員工沈慧晴說道,環保紗製成的衣服,特性是舒適、快乾,而衣服只需水洗,不需使用化學清潔劑,清洗方式無論手洗或洗衣機清洗都可以。

不僅是結合綠能產業,業者同時也推廣環保教育班,透過志工們解說,讓民眾實際了解環保紗的產製過程,希望讓民眾反思寶特瓶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導覽志工也在導覽中提及海洋上很多的寶特瓶、塑膠袋的現況,台北市明湖國小志工吳青芬分享,因為使用寶特瓶在現代生活中無可避免,而她會選擇跟孩子宣導,要做好寶特瓶的回收工作,因為寶特瓶可以再利用,做成衣服或其他可以用的物品。

工作人員親自為民眾講解環保紗的特別之處。攝影/范姜佳鈺

除了衣物之外,經過加工再利用,寶特瓶也能成為行李箱、鞋子、椅子、衣架等日常用品。雖然台灣擁有將垃圾變黃金的專業技術,但唯有喚起眾人的環保意識,一起減少塑膠製品使用量,才能真正達到愛護地球、永續共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