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應用人工智慧 促進循環經濟

位於五股夏綠地的「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是第一座以人工智慧做資源回收分類的廠房基地,廠內利用AI影像、紅外線分辨回收物種類,並且用AI人工智慧機器手臂做回收物的自動分選,不僅可以減少人力使用,也可以提高資源再利用率。雖然垃圾處理智能化對都市發展來說是一項重大突破,但如何廣泛運用及成效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回收玻璃重賦新生 變身藝術品更吸睛

由於講求循環利用的時代來臨,擁有能夠百分百回收再利用特質的玻璃,也讓越來越多藝術家看到其優點,嘗試使用廢棄玻璃創作。此次不僅介紹精美的海廢玻璃首飾,也有日常生活使用的咖啡濾杯和擴香,希望透過玻璃回收再製專業人士的解析,讓大家對這個素材如何再利用有更深刻的了解並建立資源永續觀念。

【公民論壇】海洋環境惡化 為鯨豚生存請命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於5月3日舉辦公民論壇,以「當鯨豚被迫上岸 敲醒海洋生態的警鐘」為主題,探討包括當前台灣海域鯨豚面臨的危機、海域環境品質惡化與鯨豚擱淺情形、鯨豚保育工作面臨之阻礙、政府對於鯨豚問題的應對措施,以及民眾如何從自身做起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議題,進行對話與討論。

從產地到餐桌 廢棄校舍帶動綠色經濟

偏鄉地區因為人口大量外移導致學校關閉後,產生的閒置空間該如何融入在地特色、吸引觀光人潮,並提升其價值與永續性,是地方創生的一大挑戰。原新竹縣橫山鄉豐鄉國小,在廢校後搖身變成綠色餐廳及小農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為人煙稀少的偏鄉注入活力。除彰顯地方特色以外,綠色飲食結合企業社會責任,更為減碳貢獻心力。

北市回收廠近六成未合法 拾荒者該何去何從

人來人往的台北街頭總能看到拾荒者推著廢棄物,前往回收廠換取金錢的身影。但根據《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回收廠僅能設置於農藥區、工業區、保護區,使北市近六成資源回收廠近六成皆為違法設立。今年(2023)三月位於萬華區的光耀五金行因違反該條例及遭民眾不斷檢舉而強制關閉,該區拾荒者必須徒步逾30分鐘前往中正區的回收廠。提及回收廠的困境,有拾荒者表示:「不能再關回收廠,不然我們就沒飯可吃了。」

路遠心不倦 姚智偉的偏鄉巡醫之路

石碇區主要的醫療機構為衛生所,位於石碇的市區,然而,石碇區幅員遼闊,許多深山處的民眾就醫十分不方便,因此衛生所主任姚智偉會利用閒暇之餘前往偏鄉地區進行巡迴醫療,並且提供到府協助看診,讓偏鄉居民不再擔憂就醫問題,而在偏鄉居民們眼中,「主任」對他們來說不只是每週會來協助看診的醫生,長時間看診下來累積的情感遠遠超越病患、醫生的身份。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