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接住自閉兒的未來 肯納莊園打造雙老家園

記者 江翊菱、謝欣彤/採訪報導

沿著蜿蜒道路來到桃園市龍潭區,看似僅有大片茶園及農園的產業道路旁,其實還有一個容納著許多家庭的肯納莊園,但你聽過「肯納症」嗎?肯納症又稱為自閉症,他們多數有表達能力的障礙且在學習溝通上有困難,更難以獨立生活。 

肯納青年詹大均對環境已經十分熟悉,可以獨立從工作坊走回肯納莊園。攝影/謝欣彤

詹大均是其中一位住在肯納莊園裡的肯納青年,幼稚園時就被判定為自閉症的他,小時候的語言發展就較同齡緩慢,他的媽媽詹文玲發現他無法分辨顏色等,身為小學老師的她就把自家客廳當教室,每天親自安排課程教大均學習,一路拉拔長大。

在肯納有機農場裡,詹大均能發揮所長向來參觀的小朋友們介紹環境。照片提供/詹文玲

因為肯納症常出現不被理解的行為,詹文玲回憶起這一路以來的不容易,不禁感慨的說:「我們走到哪裡,都要不斷地向旁人說對不起,並解釋我們這是肯納症青年,這是我們的日常。」

媽媽詹文玲陪伴詹大均完成指派任務,清掃肯納園區。攝影/謝欣彤

來到肯納莊園後,因為願意傾聽並理解他的人變多了,詹大均快樂的笑容也變多了,詹文玲欣慰的說:「這裡的每個人給予他眼神上的肯定,都讓他有被接受的感覺。」 

親子住宅的友善與接納是所有來到這裡的肯納家庭共同打造的,肯納莊園總經理張維華解釋:「大家都是這些孩子的父母,都要用共同的心一起照顧。」在這裡不分你我,肯納青年對每個人都是親切的叫著爸媽,像個大家庭一樣互相照顧沒有距離。

在肯納有機農場裡,襄襄和詹大均一起進行育苗任務。照片提供/蘇嵩凱

肯納莊園除了親子住宅外,還設有專業化的有機農場,裡面的小當家襄襄則是唐氏症的孩子,他靦腆地介紹著農場的每個角落、熟練的解釋育苗的流程,這些皆是受到媽媽沈麗盡在這裡每天耕耘耳濡目染的影響。 

襄襄熱心的介紹著各種正在發芽的菜苗。攝影/謝欣彤

原是一大片荒蕪的茶園,經過沈麗盡的細心照料後,現已成了生意盎然的有機農園,過程中的艱辛襄襄都看在眼裡,也隨著媽媽的步伐投入農園分擔辛勞,沈麗盡滿是驕傲地說:「她會採菜、會種菜,育苗包菜也都會,沒有人教她!」 

在其他家長及志工的友善對待下,襄襄在這裡不僅學習能力變好了,也變得更懂得體諒他人,沈麗盡十分欣慰的說:「有天我問他,為什麼要去幫另外一位自閉症的孩子買便當時,他回答我說媽媽我們要善良!」這樣的舉動讓沈麗盡十分感動,也認為在這裡就算再辛苦也都值得了。

襄襄對農場裡每一間溫室裡蔬菜的種植日期瞭若指掌。攝影/謝欣彤

而在農園的對面則有一大片的快樂叢林,這裡各項設施的設計都是以肯納兒為出發點,肯納快樂叢林負責人屠崇軒說明:「這裡是用五感也就是視、聽、嗅、味、觸來設計,其實是因為要讓自閉症的小朋友,能夠喜歡上這個地方,他們很需要有感官上的刺激。」建立這樣的空間,不僅能讓肯納兒們有機會更親近大自然,也希望能達到最自然的療癒效果。 

屠崇軒介紹著快樂叢林裡的竹林設施,每一枝皆可以敲打出不同聲響。攝影/謝欣彤

談及肯納莊園的未來規劃,張維華表示:「將來也會有老人照顧機構,希望不只是為了孩子,而是能真正地打造出雙老家園,陪著孩子一起老,並能達到永續共同照顧的夢想。」肯納莊園的願景不只是打造出能讓父母放心的雙老住宅,更是希望能在父母離開後肯納孩子們仍能快樂的生活下去。 

 

延伸閱讀:

星銀共居 雙老家園安「星」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