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韓」流來襲!風靡全球的韓國文化

記者 黃婕、陳彥妤、吳芊芊/採訪報導

韓國影視的起步與發展

說到韓流文化,韓國影視是不可忽略的代表之一。擔任金鐘獎評審委員、同時也是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教授的丁祈方說,韓國影視能打入台灣市場,至今風靡全球的原因,是因為過去20、30年,人民、產業及環境的變化所產生的結果。

丁祈方大概闡述韓國影視發展史,韓國傳播領域的成長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1980年代,因政府稍微高壓的統治,導致人民內心產生需要獲得自由的動力。不僅思想方面,連帶影響到的是經濟活動、產業及生活習慣的問題,因此產生了另一種可能性,韓國財閥集團就是其中一項例子。

如三星及LG集團,為了推展自身企業的產能,建立了某些層面的控制意念。以錄影機為例,業者為了讓消費者使用自家電子產品,大量生產影像內容,透過強化內容產製,吸引消費者購買。經消費者一波波的購買風潮,業者也無意間發現傳播領域的龐大需求,使影視等傳播產業、內容物產製及創作者的需求量不斷提高,認為可以帶動此領域的發展。

但到了後期,韓國大集團及企業認知到從事創意產業並不容易,因本身的專攻是製造機械等硬體設備,並不是軟性的內容,而紛紛抽身。但本身為食品產業的CJ集團察覺市場欠缺的是強大力量的推動,所以便開始扮演推動影視發展的角色,也以能此作為延伸集團不同經營觸角的動機。

丁方祈提到:「假如影視的市場沒被開啟,就算人力及資源不斷的投入,也不會這麼容易,市場需求不是絕對,但絕對是大前提」。韓國影業最初藉由大集團及企業的往前推動,開啟需求後,市場也隨之擴大。韓國影視產業也因此徹底充斥台灣市場,以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迅速茁壯,橫掃整個亞洲,甚至歐、美、非等各大區域 。

韓國影視成世界矚目焦點

2021年的影集《魷魚遊戲》創下韓劇里程碑,短短一個月內在影視平台Netflix累積1.42觀看次數,榮登Netflix史上最多觀看數原創影集,更是在11月30日奪下美國歌壇獎最佳突破劇情大獎。《魷魚遊戲》一夕間成為焦點,全球都沉浸在「遊戲世界」。對此,丁祈方表示:「裡面的每個遊戲我們都知道,但為何拼湊起來卻成為紅遍全球的影集?重點在於導演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利用劇中角色讓觀眾重新看見自己,《寄生上流》其實也是一樣」。

魷魚遊戲在全球掀起熱潮。圖片來源/pixabay

不只韓劇,韓國電影表現也相當出色。2020年的《寄生上流》在全球掀起影視業關注,更一口氣橫掃包括奧斯卡等75座大獎,將韓國影視帶到另一個級別。伴隨著《寄生上流》而來的文化風暴,應證了韓國電影的崛起,如今更和韓國流行音樂一樣,在全球立足,成了另一項令人稱奇的韓國文化出口案例。

關於《寄生上流》之所以風靡全球,《前進》文學發行人傅記鋼在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上提到,《寄生上流》之所以成功,在於導演將每個場景的調度、對白情節,扣準電影情節,極簡的劇情,讓人一看就懂。

韓國影視業成功原因

此外,丁祈方提也提到,全球的影視文化,以內容來講,具有共通性的價值,在數位化後,所有東西是沒有區域限制的。當沒有區域限制時,閱聽眾的願意將電影看完,並且產生不同的情感波動,那就是成功的。「韓國電影能打動人心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是韓國,而是因為它打動人心。因為電影寫到我們內心曾經見過、路過及理解過的環境裡的人事物。但差別在,是以韓國為出發點來講。」 丁祈方說。

韓國政府因意識到文化產業的強大而帶頭領軍,搭配擔任後繼者的產業及創作者,三者富含相同認知及價值,成為韓國影視成功的關鍵。對此,丁祈方篤定的說:「韓國影業成功原因在於藉由電影以韓國為利基,建立大家都能接受的東方文化、儒家文化,甚至進步到世界文化」。

台灣影視業的反思

反觀台灣,「是創作者沒有如韓國創作者般洞悉觀眾的能力?又或者是環境不允許?在我看來,是後者居多」丁祈方無奈地說。他也提到,台灣戲劇經年平均觀影數為一年1.3部片,一整年累績的觀影數不到3000萬次。單就華語片來講,收看華語片人數一天不到一萬人,全台的影廳數卻有900多家之多,可見台灣觀影人數低是目前影業困境之一。

在人才培育上,丁祈方提到,韓國一直都具備未來的強大性,電影教育環節非常正統,電影製作皆沿照西北大學的模式所創作,以奠定電影產業未來的發展及框架。雖然台灣也有類似的電影製作培訓學院「金馬學院,但參加人數不多,非常可惜。

另外在資金方面,韓國影業背後有大財閥金錢支助以及政策上的無期貸款、獎勵及拍攝補助。對此丁祈方無奈表示,台灣也曾導入相同的政策,且劇本開發模式也與韓國相似,但電影製播需要龐大資金,台灣影業缺乏讓企業投資的理由,因此無法獲取拍片所需資金,成了影響台灣影業繼續發展的關卡。

韓國影視種類多元且廣泛。攝影/吳芊芊

韓流帶起語言學習熱潮

韓流涵蓋的範圍廣大,因韓劇及韓星影響,除了在食衣等生活方面,也帶起了韓語學習熱潮。近幾年學習韓文的人數暴增,韓文補習班也是接連著開,甚至造成師資供不應求的狀況,可見韓流的影響力十分強大。

根據102至108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開設第二外語學校、班數、人數統計表,韓語從2013年的開班數114人到2019年的206人,增長了幾乎一倍,學生人數也從3110人一度增長到6806人,且在15種能選擇的第二外語中,選擇韓語的成長率漲幅最大,甚至僅次於日語,成為第二高選擇的外語。

韓語用書琳瑯滿目。攝影/黃婕

知名韓語中心創辦人李三財表示,韓語補習班競爭越來越大,不管是來自於同業還是自媒體的線上教學,都可以看出韓語在台灣非常受到歡迎。李三財認為:「韓文不只因為韓流的影響,跟韓國國力提升也有絕對的關係,韓國政府在他們想發展的部分企圖心跟執行力都是並存的,兩者都讓我們可敬。」

學韓文3年的陳雅薇表示,當初因為追星而學韓文,為了想看懂偶像的貼文,也想直接聽懂他們說話,因為動機強烈,不會去管使用的機會多不多,「畢竟資訊來源太多,多會一樣語言也是多一樣技能跟工具。」

針對學習人數上升造成師資供不應求的狀況,李三財回應確實比較兩難,但還是以原課表優先,維持小班品質。除了增加老師外,也多開一些冷門的時段來因應。

「韓文市場未來的發展可用百花齊放來形容」,李三財表示,越來越多人以不同的方式學習,像是線上課程、韓國留台學生家教,甚至學成後出去教別的學生等。「我們樂觀其成。學以致用,是我們作為教育一個很棒的結果」。

韓國飲食在台日漸盛行

韓流的熱潮在台灣已延燒十幾年,現在不但沒有退去,反而隨著韓劇、韓國偶像讓熱度大大上升。進而影響到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泡菜、炸雞、年糕都成為大家熱愛的美食,韓式料理店更是如雨後出筍般一家家地開。

韓國炸雞、石鍋拌飯、韓式烤肉在台灣已經是非常普遍,韓式吐司卻比較少見,這也是韓式吐司店老闆李雅萍選擇在台灣開店的原因之一。她表示,年輕時很喜歡追星,也到韓國當地讀書,在朋友的介紹下學了正統韓式吐司的作法。雖然大家開始接受韓國口味的食物,但不少商家仍然會依據台灣人口味做大幅調整。對此李雅萍堅持保留當地吐司蛋必須多的特色,也會讓客人客製化調整醬料的多寡。

韓式吐司及柚子茶。攝影/吳芊芊

韓式料理店老闆陸沅才說,在台北的韓式料理店多達400家左右,但韓國人開的店家卻少之又少。在韓國也有經營餐廳的他因為結婚的關係來到台灣開店。經過這幾年的觀察,他認為因為韓流風潮而來吃韓式料理的人越來越多,但這沒有不好,正是因為如此可以帶動韓國美食的文化。

陸沅才也表示一開始拓店遇到的種種困難,設備、裝潢報價不一,價差過大,讓身為韓國人的他很頭痛。不過在慢慢熟悉台灣的環境文化後,陸沅才對這些繁雜事務越來越上手,也順利開了分店。

常見的牛肉烤肉飯及必備的小菜。攝影/吳芊芊

有些店家雖不賣韓式料理,但靠著粉絲的應援活動,也順利搭上韓流這股風潮。日式可麗餅的店長胡瑩說,老闆娘本身不追星,第一場應援活動是粉絲主動合作的,也因為粉絲的年齡層與喜歡甜點的客群重疊,很多粉絲參與活動後進而喜歡上店內商品,增加了不少知名度。

店內應援商品及打卡位。照片提供/胡瑩

不論是餐廳、服飾,有愈來愈多商家標榜韓系,這也代表韓國文化在台灣有極大影響力。這樣的影響力對商家來說,要如何經營的有特色且不被市場淘汰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延伸閱讀:

南韓疫情催化補習弊端 台韓教育問題浮現

韓國追星文化影響 生日應援形式多元

韓國K-pop文化貢獻與兵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