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故事屋說越語 助新住民文化延續
記者 張寀煊、蔡佳燕/採訪報導 您知道台灣目前有多少新住民嗎?根據統計,台灣新住民人數在今年已超過60萬人。不 […]
記者 張寀煊、蔡佳燕/採訪報導 您知道台灣目前有多少新住民嗎?根據統計,台灣新住民人數在今年已超過60萬人。不 […]
記者 李紫瑜、邱榆庭、郭舜華/採訪報導 走進台灣的街頭小巷,總是能在偶然中發現一些令人莞爾一笑的奇特地名或路名 […]
記者 潘品心、鄭信慈、莊詠棋/採訪報導 「台語」曾是台灣社會主要溝通語言之一,但現今多數台灣人還是選擇使用國語與人溝通。為了提升台灣人台語語言能力,教育部推行台語檢定考試,除了台灣本地人參與考試外,還吸引來自各國的外籍人士,包括來自美國的留學生、從馬來西亞來台依親的新移民等,這些外籍考生都展現出對台語的濃厚興趣。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為來自美國加州的嚴天寧。
記者 蔡依芸/採訪報導 炎炎夏日,現今人們多會選擇躲在室內、吹著冷氣,苗栗縣苑裡鎮的居民們,對抗炎熱氣候的方法 […]
記者 王容若、莊榆欣、楊博勛/採訪報導 台灣變裝皇后妮妃雅在美國實境節目《魯保羅的變裝皇后秀》奪冠,變裝文化也 […]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豐富且多元,「紋面」即泰雅族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亦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在時代更迭下,紋面傳統已走入歷史,但對泰雅族人來說仍是不可抹滅的存在,其承載著族群的歷史足跡。然而長者逐漸凋零,文化傳承不易,為維護原住民族文化,許多青年重拾族語學習,盼能守護珍貴的傳統。
松江路地下的命理大街來往人潮不斷,但駐足停留的客人卻大多來自日本,甚至每家店前都掛上「日本語OK」的招牌來宣傳自己的優勢。即便網路讓大眾可以隨時查看星座運勢,但大數據分類卻無法針對個體差異分析。命理不僅作為人生選擇的指引,如今更是跨域國家文化,成就台灣獨特的價值。
記者 陳献宜、申新禾/採訪報導 前段時間在YouTube上爆紅的山道猴子系列引發了相當程度的討論,也讓人對這些 […]
南投縣埔里鎮早期造紙產業興盛,被稱為紙的故鄉,直到後來受到環境變遷、國際競價影響,紙廠開始逐年遞減、外移,在地手抄紙產業才逐漸沒落。廣興紙寮為了尋求出路,開始開放觀光轉型,並透過第二代傳人黃煥彰與妻子吳淑麗對社會的關懷,結合在地文創,合力製作多元的「紙商品」,希望能藉此保留及宣揚埔里手抄紙文化。
布袋蓮是台灣常見的水生植物,也是對水域影響最大的外來種,布袋蓮經常堵塞河道,阻擋陽光,破壞台灣自然生態。然而,巧婦工作室創辦人陳怡君找到布袋蓮的價值,曬乾後編織成手工藝品,並成立工作室,透過編織幫助婦女提升家庭地位;柬埔寨新住民潘喜玲也透過編織課程,串起柬埔寨與台灣人民的文化交流,將被視為「生態殺手」的布袋蓮創造新生命。
記者 呂洪瑋、彭楷葇/採訪報導 根據統計,近年來台灣人去韓國的交換學生比例逐漸提升,旅遊更是熱門地點,同樣是亞 […]
早期漁民們在交易魚苗時,會將累加數目的過程吟唱成歌曲,因此發展出特殊的傳統文化「數魚歌」。然而,人們飲食習慣改變及科技的進步,讓數魚歌逐漸沒落。因此,花壇鄉文史工作者蔣敏全在國小教唱歌曲,過去曾擔任花壇鄉議員的彰化縣議員李成濟,也希望建立淡水魚苗博物館,傳誦魚寮地區的特殊文化。
目前設籍在都會區的原民人口數,已超過原民總人口數的一半,都會原民該如何互助團結,成為問題。來自阿美族的Wsay將原民文創平台翻新,進駐咖啡廳,藉此傳播原民文化。來自泰雅族的青年,Yuli和Savungaz,則是將咖啡廳打造成原民互助空間,協助南來北往的原住民在都市發展。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