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刻布農族部落文化 台東延平「卡那歲」風情

卡那歲,是位於台東縣延平鄉武陵部落山上的農場。卡那歲是一條溪的名字,在早期是布農族Takis-vilainan家族依靠生活、耕作的溪流。第四代主人Biung透過復刻卡那歲小社聚落,讓更多人來體驗布農族文化。而這裡是也是超級未來食物油芒的故鄉,這個曾經瀕臨消失的植物再度收到重視,在這裡的田野間進行復育,製作成各種特色食物,體驗老人家記憶中的味道,延續這份美好的文化傳承。

牛車採蚵 與海共生 傳承海牛文化資產

我國無形文化資產中的傳統知識與實踐僅有四個,其一為彰化芳苑海牛文化。因芳苑位於雲彰隆起的地形,為全台唯一保留蚵農自日治時期使用牛隻進行採蚵的場域。卻因科技日新月異,海牛逐漸被採蚵車及牡蠣搬運機取代,導致如今僅剩八頭海牛。為復育海牛,芳苑居民結合觀光、課程推動,並成立海牛學校,以延續及傳承海牛文化。

傳承母語文化 馬來語在台發展之路

台灣於2019年8月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將印尼語、越南語、泰語、馬來語、菲律賓語、柬埔寨語及緬甸語列為小學必選課程。與其他六種語言不同的是,教馬來語的教學支援人員(簡稱教支人員)多數為本身母語不是馬來語的馬來西亞華人,卻依然肩負起教導馬來語、推廣馬來西亞文化的重任。 

文化與能源的衝突—豐坪電廠開發案

好山好水的花蓮縣豐坪溪,讓太平和山里部落依偎在這安居樂業上百年,不過族人們卻在兩年前展開了一場家園保衛戰。正崴集團看中了豐坪溪豐沛的資源,決定重啟延宕近20年的水力開發案,預計興建兩座電廠,但卻未進行諮商同意,遲遲無法和原住民達成共識。開發、生態該怎麼衡量利弊得失,原住民文化又該如何保障,除了需要雙方溝通協調達成共識外,更需要政府完善的法規制度支持。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