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不戴各有堅持 口罩令解除百業漸復甦

口罩解禁令終於下達!脫與不脫卻出現各方聲音。「害怕新冠肺炎病毒再次來襲不敢脫」、「很少人脫口罩,現在脫像異類」、「戴口罩比較好看,拿掉會感到面容焦慮」、「終於可以拿掉,有夠悶」、「該回到正常生活了……」。而疫情帶給大眾及產業的影響,也因疫情趨緩後形勢逐步改變。

無人知曉也不願回望 無家者的人生故事

「街頭不只屬於行人,也屬於在此求生存的人們。」是那魯莫—曼谷法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於曼谷政府掃蕩攤商時的發言,也是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社團法人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所遵循的信念。走入台北市萬華地區,在路邊靜靜地呆坐著、慵懶的躺著,抑或是緩緩慢步的無家者們彷彿融入了市景。  

重新檢視貧窮定義 保障國民基本生活

近年新冠肺炎使各大行業陷入經濟危機,失業、砍班等問題以至於民眾無法負擔家庭支出。依據我國《社會救助法》的規定,政府須使弱勢族群,獲得照顧及協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水準,低收入戶成為政府首要照顧的對象。然而,低收入戶的判定標準,是否能符合實際現況與民眾需求,則為相關主管機關必須面對的問題。

俄烏衝突膠著 引爆通膨危機

烏俄戰爭爆發,國際政治受到牽連,全球經濟也遭受嚴重影響。後疫情時代消費需求擴大,但因戰爭使廠商供給不足, 造成歐美通膨率居高不下。亞洲國家因仍有疫情,消費需求不高,所以受到的通膨衝擊不若歐美地區嚴重,台灣又多虧政府對能源減稅、中油和台電幫忙吸收高漲的成本,因此油、電價波動不大,但也讓提供台灣八成能源的中油重新尋找未來新的發電模式。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