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生態社子島 看見聚落文化藝術

社子島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因為長年限建,被稱為是「台北市最後一塊處女地」,也由於地處兩河交接處,擁有獨特的河口潮間帶生態,蘊含豐富自然資源,共有三處人工濕地。2021年10月富洲社區舉辦一場生活藝術節活動,邀請藝術家進駐,結合聚落特色設置裝置藝術,呈現有別於繁榮都市的另一種樣貌。

《稻江散策》

以城市漫遊為主軸介紹國內歷史城鎮,分享大稻埕內歷史、特色小店及市集。希望藉由「稻江散冊」的雜誌網站,讓讀者了解台北市大稻埕地區的歷史之美。除了擁有歷史永久的布業發展之外,也有許多傳承好手藝並飄香多年的餅舖,加上近年來流行的快閃市集,將傳統之美融合現代時尚潮流,不僅能讓喜愛懷舊商品及布業的讀者細細回味過往記憶,更能夠吸引新一代年輕人走入歷史故事一探究竟,如同探尋寶藏一般,找出大稻埕地區更多的美。

百年風華再現 大龍峒保生大帝慶典

保生大帝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自民國83年起,台北市的大龍峒保安宮每年四到六月開展的「保生文化祭」為北台灣年度宗教盛事,一系列活動保留同安原鄉特色的傳統習俗結合現代的人文精神,除了讓民眾感受到嘉年華式熱鬧的慶典氛圍,更被交通部觀光局列為國際觀光活動,其文化感染力可見一斑。

【攝影報導】記憶與傳承——當代底片攝影和傳統暗房技藝

講求快速效率的數位時代,底片攝影和暗房技藝似乎是不合時宜,然而在這樣的時代裡仍有些人持續使用底片攝影、鑽研傳統技藝。面對數位浪潮,當代的底片攝影愛好者,出於對復古情調的追求或對於傳統技藝的執著,以另一種新的意義存在,記憶並且傳承著舊時代的攝影技藝,和數位時代的人們互動。

珈琲時尚 摩登元素的思想前哨

根據台灣總督府統計書的調查顯示,1932年的台灣,從零星的9家珈琲店,到1935年止,共計174家珈琲店。珈琲店是台灣在日治時期獨有的多功能公共空間,為當時的文人提供文化發展的溫床,數量因而急速成長。同時呼應著1930年代台灣的社會,經歷著近代化轉變所帶來的新舊混融與取捨的過程。

茶業轉型 貓空茶農傳承創新

貓空一直是台灣茶葉的重要據點,貓空纜車通車後,更帶來許多觀光商機,茶農們紛紛開始轉型。年輕的繼承人回到家鄉承業,他們透過社群媒體宣傳茶葉文化,將茶文化推廣給年輕族群,同時也融入新元素、開創茶葉的更多可能。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