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新聞

茶業轉型 貓空茶農傳承創新

記者 周怡楨、吳俐嫻 /採訪報導

以茶鄉聞名的貓空,一直是台灣茶業的重要據點,過去的茶農是以挑擔到大稻埕的方式做買賣,這樣的方式既辛苦、收入也不多。現今傳統茶業逐漸轉型,原先只是普通的小茶坊,後來開始發展出將茶葉融入料理的各式餐廳,也形成現在貓空山上一間一間各具特色的茶園。

爬完山再到山下找間茶坊泡茶聊天,在貓空,你還能將台北盆地的景緻盡收眼底。貓空位在市區與山區間的地理優勢,一直是許多人悠閒午後的好去處,在貓空纜車開通後帶來許多觀光人潮,更帶動當地茶園的商機。

貓空山上一覽台北盆地的景色。攝影/吳俐嫻

隨著時代變遷,喝茶的人逐漸變少,傳統茶業式微,許多茶農也開始轉型成觀光茶園,傳統製茶的傳承變得困難。然而,卻有一對年輕的雙胞胎姊弟張倞霖與張倞睿卻願意選擇回到家鄉繼承家業。

姐弟倆示範「團揉」。攝影/吳俐嫻

起初他們只是因為家裡缺人手而短暫幫忙,卻意外地在一次比賽以後決定繼承茶園。從小就聞茶香長大的他們發現,身旁的朋友對於茶葉的認識竟然是透過手搖飲料。於是,他們希望能將台灣茶業文化傳播給更多年輕族群。

他們透過經營粉絲專頁讓更多人認識茶文化,更舉辦採茶體驗活動邀請民眾實際參與採茶及製茶的過程,除此之外,他們也跟上潮流,將茶葉融入冰淇淋與蛋糕當中,讓喜愛茶香的饕客不僅有中式的茶葉料理,更有茶甜點可以選擇

遊客體驗採茶樂趣。攝影/吳俐嫻

年輕的姊弟不僅開創新的方向,他們在傳統的製茶方法上也有許多想法。一個完整的製茶過程約為一個半月的時間,從採茶、萎凋到乾燥,每個製茶師傅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如何做出一杯好喝的茶,都是依靠經驗的累積。

製茶流程圖。攝影/吳俐嫻

他們提到,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有開課給繼承茶業的年輕人,在學習不同技巧後他們便想嘗試不同的方法,例如:改變乾燥時的溫度等,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長輩的質疑與衝突,但這些正是改變所必須面對的情況。

炒菁機與揉捻機。攝影/吳俐嫻
幫助茶葉水分蒸發的乾燥機。攝影/吳俐嫻

台灣茶葉的文化需要傳承與保留,在轉型之下,這對年輕的姊弟正以更多新穎的方式推廣,期望能讓更多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年輕族群認識台灣珍貴的茶業文化,同時正努力著,開創茶葉更多可能。

 

相關報導:

雪隧通車旅客減 坪林茶產業轉型拚活路

貓纜營運衰退 結合茶文化創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