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 霞海 大稻埕
走過台灣百年歷史,曾為大台北最繁榮地區的「大稻埕」,源自過去一大片曬穀場而得名。開港通商後,大稻埕成為台灣北部商業貿易的集散中心,同時融入中國大陸、本地、西洋的歷史文化。而「霞海城隍廟」更是遠近馳名的月老廟,每年來拜月老求姻緣的信徒更是絡繹不絕。
完整內文位在新北市新店區的「景美白色恐怖人權紀念園區,前身為軍法學校、警總軍法處。在戒嚴時期,許多受難者在這裡接受審訊羈押、與判刑,涵蓋政治、軍事、治安等相關案件。文化部在2011年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為進行白色恐怖時期相關研究調查,和推廣人權教育活動。同時,建築內的押房、醫務室、警衛室、律師接見室、第一法庭、軍事法庭等空間,均加以復原重現當時景況。
完整內文曬柿產業源自於客家文化,在歷史上動盪不安的日子裡,為了逃難進而研發出多種「醃製品」以及可保存較久的食品,其中之一就是廣為大家所熟悉的「柿餅」。
完整內文座落在基隆市區裡,從清朝時期就有漁民聚集的「崁仔頂漁市」,是基隆早期發展的街道之一。在當時,這裡已經有整排的住家和商家;基隆港興建以後,漁船沿著旭川河靠岸,漁獲從石階抬到岸上,石階也叫做「崁仔」,所以成了「崁仔頂」地名的由來。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