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青少年

影音新聞焦點社會社福

廟會文化傳承 宮廟成迷途少年避風港

台灣獨有陣頭的文化,給人的既定印象大多是負面的,台中市玄武宮宮主陳誌偉扛起這份兼具挑戰的教育責任,給予迷途少年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平日帶著他們從事水電技術工作,培養一技之長,假日便訓練他們「擊鼓、打鑼、小法、跳家將⋯⋯」,希望這一代的年輕人能夠傳承台灣這份獨具特色的廟會文化。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從「心」出發 透過傳統歌舞找尋自我

南投縣喜裂克文化藝術團團長─劉文凱,來自於傳說中泰雅族的發源地南投縣仁愛鄉瑞岩部落,對於傳承文化有任重道遠的使命感,長期耕耘於原住民傳統歌舞,並利用傳統打擊樂器,結合現代音樂元素,帶領一批年輕原住民青年在這塊土地上舞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戴不戴各有堅持 口罩令解除百業漸復甦

口罩解禁令終於下達!脫與不脫卻出現各方聲音。「害怕新冠肺炎病毒再次來襲不敢脫」、「很少人脫口罩,現在脫像異類」、「戴口罩比較好看,拿掉會感到面容焦慮」、「終於可以拿掉,有夠悶」、「該回到正常生活了……」。而疫情帶給大眾及產業的影響,也因疫情趨緩後形勢逐步改變。

完整內文
精神家暴因沒有外傷,更難以被外界發現(示意圖)。攝影 / 馬泓鋒
環保公衛

以愛之名的綑綁 令人窒息的情緒勒索

近年來,情緒勒索這個詞彙越來越常被使用。對於勒索一詞,多數人會聯想到以實際行動為主的威脅與暴力手段,然而情緒勒索則不同,其中加害者的言語、肢體暴力,經常聲稱以「愛」為出發點,使受害者難以拒絕;另一方面,大部分加害者與受害者之間存在親密關係,往往使受害者更難向外界發出求救訊號。 

完整內文
社會社福

微電車新制上路 杜絕法規死角

交通部在今年11月實施新制,正式將電動自行車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下稱微電車)」,開始掛牌納管,新規定除能強化車輛管理,亦可保障用路人的權益;然而過去由於微電車政府從未納管,新制上路後恐將大幅影響民眾使用,甚至引發民怨,值得重視。

完整內文
攝影報導文教生活

【攝影報導】框架外的畫布 色彩繽紛的塗鴉世界

在以往,街頭塗鴉常被貼上叛逆、破壞公共設施等負面標籤,但在當今的巷弄與社區裡常能見到街頭塗鴉的身影,從廢墟到美術館,鐵捲門到文創品,塗鴉在人們心中的負面形象正逐步轉變,其實,只要有完善的規劃,塗鴉也能變成生活的一部份,成為令人激賞的「當代藝術」。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