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確網路使用 避免過度沉迷社群媒體
記者 謝語萱、李鉞珍、林柏維/採訪報導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全球各國針對「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造成的影響」紛紛提出應對措施。2024年1月,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簽署法案,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同年9月,澳洲總理宣布跟進,將重新規範使用社群媒體的最低年齡。對此,如何有效協助青少年正確使用數位媒體、提升媒體素養,已成為當前重要的公共議題。
記者 謝語萱、李鉞珍、林柏維/採訪報導 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全球各國針對「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造成的影響」紛紛提出應對措施。2024年1月,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簽署法案,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同年9月,澳洲總理宣布跟進,將重新規範使用社群媒體的最低年齡。對此,如何有效協助青少年正確使用數位媒體、提升媒體素養,已成為當前重要的公共議題。
記者 羅沁然、吳宗興、吳怡璇/採訪報導 AI伴侶的出現,改變現代人排解情感需求的方式。AI透過擬人化的互動,滿足人們對於情感的渴望,卻也引發隱私權與法律方面的爭議,其中資料安全便是一大隱憂,而未經同意模擬真實人物,還可能涉及智慧財產權問題。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之餘,需審慎評估可能的風險,確保AI的發展符合倫理與社會責任標準。
記者 呂洪瑋、彭楷葇、姚領/採訪報導 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和自殺死亡及自殺通報統計顯示,15~24歲的青少年族群自殺率大幅提升,從2012年的每十萬人口6.0,到2022年的每十萬人口10.7,自殺死亡率位居第二。當青少年憂鬱症狀愈發普遍,如不重視憂鬱年輕化,恐造成不可逆的結果。而隨著國人對於身心健康意識提升,社會及校園也更加重視身心議題。
記者 周孫磊、滕健齊 、陳雋尊/採訪報導 每天下午四時放學後,許多同學們紛紛進入人本基金會三重青少年基地,來自 […]
記者 王容若、莊榆欣、楊博勛/採訪報導 近年來,由於新媒體以創新和多變的風格吸引了許多年輕觀眾;傳統電視產業面 […]
記者 陳韻安、陳鏡媄、陳欣瑜/採訪報導 台灣的寄養體系正面臨高齡化,年輕人參與意願下降,使得寄養資源匱乏,而青少年從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過渡到獨立生活時,將面臨許多挑戰,政府與社福機構提供的支持可成為他們穩定生活的重要依靠。此外,志工的陪伴在育幼院孩子的情感發展上扮演關鍵角色,但志工資源有限,物資捐贈雖然普遍,卻無法取代長期陪伴的力量。
當前社會結構已然改變,高壓競爭環境下,兒少問題愈發獲得重視。新北市少年培力園長期關注弱勢青少年,深入關懷並提供培力發展、專業諮商輔導,引領孩子們不再誤入歧途走上正軌。專家指出,家庭支持影響兒少成長階段甚鉅,彰顯強化孩子與家庭間情感連結之重要性,透過社福機構,不僅讓迷途的孩子能回歸家庭,更能找到自我價值。
南韓醫師為反抗政府擴招醫學生名額的政策,主張當前政策無法解決國家醫療環境問題,而於今(2024)年2月20日發起罷工,引起廣大關注。我國醫療環境同樣面臨城鄉差距的問題,惟近年台灣積極發展巡迴醫療服務,讓無法即時看診接受治療的患者,亦能享受均等的醫療服務。專家呼籲,政府仍應持續改善偏鄉醫療環境,以達照顧民眾福利之目的。
去(2023)年12月,自少年觀護所回歸校園的郭姓少年,持刀奪走一條15歲的寶貴生命,也劃破了校園安全網。要求嚴懲的民怨沸騰,也有專家指出,《少年事件處理法》新制改採「行政輔導先行」,造成輔導、司法、教育單位互相卸責,使曝險少年返校的相關事宜未受重視,才釀成悲劇。為此,立委林月琴呼籲,推動「關係轉銜」,於少年尚在矯正體系時,安排社工提早介入。
德國近日宣佈通過成年人可合法接觸大麻,自今(2024)年4月1日起允許年滿18歲民眾個人持有與栽種大麻,且開放部分公眾場合吸食大麻。然而大麻在台仍屬二級毒品,近期倡議娛樂用大麻合法化聲浪出現,惟各界專家對除罪看法兩極化,成癮與藥物濫用問題乃討討論焦點。此外,醫療大麻藥物已在台獲合法開放,未來病患將可縮短等待期程,然其適用性則仍待觀察評估。
輕艇運動雖已在台灣發展三十餘年,仍常被大眾認為是危險的水上運動,不僅冷門且難度高,從早期的被忽視,到近年來在國際賽場大放異彩,推廣者功不可沒。除摒棄土法煉鋼的方式,從無到有建立系統性訓練,改善基礎設施、制度,並積極向下扎根,培養種子選手,再加上運動員的努力不懈,輕艇運動在台灣逐漸發揚光大,屢獲佳績。
根據2022年國家發展委員會網路沉迷研究調查報告顯示,12~17歲的國高中生網路沈迷的比例高達9.6%,其中短影音更是盛行於年輕族群,其快速切換和刺激性的內容,可能產生社交焦慮或不滿足感,長期使用、沉迷短影音更可能對人的專注力造成危害,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愛滋病」簡稱為HIV,是一種可傳染式之性病,被部分民眾視為「不治之症」,甚至將愛滋病污名為患者不當濫交的報應,這些刻板印象也引發社會焦慮,產生罹病焦慮症。然而,愛滋病具可控性,民眾除安全性行為,目前政府也大力推廣藥物預防愛滋病,齊步邁向全球愛滋病防治三零(零增加、零死亡、零歧視)的願景。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