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物跨世代 「紙醫生」延續藝術生命
「紙醫生」又稱紙類修復師,主要工作是將損壞的紙質文物修復完善,憑藉他們的努力與堅持延續了文物的生命。而透過對比古今教育體系與科技的進步,讓傳統技藝有不同的面貌發展下去。
「紙醫生」又稱紙類修復師,主要工作是將損壞的紙質文物修復完善,憑藉他們的努力與堅持延續了文物的生命。而透過對比古今教育體系與科技的進步,讓傳統技藝有不同的面貌發展下去。
每逢廟會節慶總會聽到響徹雲霄的鼓聲,而「鼓」亦是廟宇文化中相當重要的樂器之一。但近年來手工傳統的製鼓產業卻因機械化低成本的產製所取代,也讓這項獨特的傳統工藝逐漸面臨失傳危機。
蔡楊吉從事木雕產業至今已經長達五十餘年,是謂台灣國寶級的工藝師傅,即使越來越少人從事這個行業,他仍開設了木雕課程,將文化傳承。
螺鈿為一傳統鑲刻技藝,意指將貝殼鑲嵌在木頭或漆器上,也因貝殼在過去被視為財富象徵,讓螺鈿成為傢俱上的華麗裝飾。螺鈿約於1950年傳入台灣,當時新竹是傢俱重鎮,上百位師傅於此,引領技藝邁向高峰。
坐落於三峽老街旁的青草職能學苑,陪伴高風險家庭的青少年,成為他們放學後的一個「家」,更提供各類職業探索的實作課程,幫助青少年們提早找到未來的出路。
手工玻璃在在生活四處可見,不論是室內裝潢或是家用門窗,都與玻璃息息相關,玻璃相較於其他材料,不僅更美觀,也較容易裝卸。年僅26歲的劉哲瑋,在大學剛畢業的年紀選擇投入玻璃師傅的行列,為該項傳統產業注入新血。
台灣第一位「紗網刺繡藝術家」黃莉莉,突破傳統思維將刺繡結合多種媒材,天馬行空的想法、大膽自由的針法,讓黃莉莉的作品充滿生命力並結合當代主題,她說:「與當代對話時,你會覺得跟社會很接軌」。
嘉義縣溪口鄉全鄉剩1萬4千人,人口外流是這邊最大的問題,為了搶救老化農村,嘉義縣社區規劃團隊,與在地社區合作,舉辦地方創生溪計畫活動,期盼吸引更多人加入行動翻轉溪口,讓更多人返回溪口鄉。
珊瑚雕刻是台灣特色傳統工藝之一,精緻雕工受到不少遊客喜愛,如今因環境保育及來台禁令等原因,珊瑚產業面臨危機,台灣雖曾被譽為「珊瑚王國」,但民眾對珊瑚歷史了解少,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育也受到挑戰。
雞毛撢子除了是清掃灰塵的工具之外,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體罰凶器」了吧!如今清潔用品的多樣化,讓民眾有了更多選擇,而記憶裡的雞毛撢子,正逐漸消逝中。台灣最後雞毛撢子職人陳忠露師傅,堅持六十年的傳統手工製作,時至今日,仍沒有停下來過。
可能你沒有聽說過馬藍,但一定有聽過藍染和中藥板藍根、青黛,它們的原材料就是名為馬藍的植物啦!台灣的馬藍很出名,它的藍使三峽過上豐饒的生活,但也因為化學染料的發明失傳近80年,現在,台灣人們在文創店看到它的產品,但它是否只有藝術和歷史文化的價值呢?
傳統木雕於2011年成為文化部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之一,而在今年,此項目更新增一位保存者—陳啓村,出生於鹽工家庭,從小展露美術方面的長才,先後進入光華佛店及人樂軒學習及磨練木雕技巧,除了天份,更值得令人效法的是陳大師勤奮努力不懈怠,使他成為新科人間國寶。
宜蘭縣大同國中為全台第一所實施原住民實驗教育的學校,也邀請部落耆老,與師生合作,在校園中打造傳統半穴屋,屋內生起的柴火,象徵文化薪火相傳,共盼孩子以自身文化為榮,一步步成為真正的泰雅人。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