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眼睛的魔術師 點亮生命之光

記者 黃儷璉、胡羽忻/採訪報導

就讀小學二年級的陳星,是位開朗活潑的9歲小女孩。卻在剛出生十個月時,被醫生診斷出左眼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此為兒童中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而為了避免癌細胞擴散,危及到生命,陳星父母只能選擇摘除女兒的左眼。

雖然在當初及時發現病症並給予治療,但不幸的是,陳星三歲多時又發現右眼也出現癌細胞。如此噩耗無疑對陳星父母造成巨大打擊,在深感絕望的同時,又一邊尋求國內外的各種治療方式,哪怕需要砸下多少醫藥費,都希望能夠挽回女兒一丁點的視力。 

陳星雙眼確診眼癌之後,陳星爸爸陳鳴遠決定帶著孩子前往日本進行治療,當提及當時的治療過程時,陳鳴遠感嘆道,通常旅遊都是開心的歡樂的,但當時的行程卻都是下飛機之後,直接搭計程車到醫院附近的旅館,因此心情真的格外複雜且沉重。

每個月都要捎上行李遠赴日本治療的日子,大約持續快一年,而每一次前往,都需要投入幾十萬台幣的龐大醫療費用。然而遺憾的是,最後的結果不盡人意,陳星的最後一隻眼睛仍然無法保留下來。

不過,陳鳴遠卻微笑表示,儘管知道最後是這樣的結果,他們仍然不會對去日本治療的決定感到後悔,身為父母,如果再重來一次,同樣不會放棄任何一絲拯救孩子的可能與希望。 

義眼少女陳星曾數次赴日本治療,對抗眼癌。照片提供/陳鳴遠

如今陳星雖然因摘除雙眼,而失去視力功能,但由於安裝上「義眼」,因此在外觀上看不出來和一般人有所差異。義眼常用於眼球摘除、先天性眼球缺失、眼部外傷等,除了具有固定眼部肌肉、避免眼窩塌陷的功能之外,一顆精緻、逼真的義眼,還擁有能夠讓患者恢復正常外貌、找回自信心的神奇魔力。而陳星現在這雙栩栩如生的眼睛,正是出自於一位義眼師——商守美的手中。 

儘管雙眼無法看見,陳星仍用雙手去感受世界。攝影/黃儷璉

商守美早期在榮總醫院服務,她表示,因為許多退休的軍人都會在醫院裡當志工,而當她每次看到他們臉上的義眼,總是會突然嚇一跳,因為義眼的模樣看起來又大又白,極其不自然。而這讓商守美開始思考,為何義眼會如此嚇人?是否能再讓它更像眼睛一點?更柔和一點呢?這樣的想法開始在她的心底萌芽,也成為之後投入從事義眼師的契機。 

義眼除了幫助失去眼睛的患者重建外觀,同時也可以保護眼窩防止塌陷。 攝影/黃儷璉

在這之後,榮總派發商守美的丈夫到美國學習製作假體的技術,不過榮總醫院卻沒有如期成立關於製作假體的部門,商守美的丈夫認為徒有這項技術實在可惜,因此兩人開始著手開設一間義眼診所,商守美自身也跟著丈夫習得製作假體的技術。

診所初立時是透過印名片的方式,發送到眼科、醫院,卻沒想到打電話到診所的患者突然從四面八方湧入,夫妻兩人才發現,原來社會上有這麼多需要義眼的人群,卻苦於找不到管道尋求協助,長久以來一直深受眼疾帶來的困擾。 

利用紅色尼龍線作為眼球上的紅血絲,打造逼真雙眼。攝影/胡羽忻

商守美回想起一開始,她感慨的說,因為當初技術還不純熟,一天的時間只夠做一位客人,但當看到客人戴上義眼,對著鏡子露出笑容的那瞬間,成就感與滿足湧入商守美的心中,她覺得自己甚至比客人還要高興。也正因自己的這份熱忱,讓她持續從事義眼師40餘年。

在這40多年裡,商守美遇見許多因疾病、意外,失去眼睛的人們,在這些人當中,有自卑的孩子、有絕望的大人,商守美說,尤其是因意外誤傷眼睛的人們,他們很難去接受自己一夕之間失去光明的事實,所以在這種時候,商守美除了是一位義眼師,她同時也扮演聆聽的角色,希望能透過自己些微的力量,疏導患者當下絕望難解的情緒。 

義眼師商守美仔細介紹著義眼片的外觀。攝影/胡羽忻

「我知道這群人們需要我,所以我不會輕易放棄,直到我走不動、看不見、手動不了的那刻。這份職業的帶給我的意義太大了。」商守美已逐步將製作義眼的技術交棒給自己的媳婦,儘管自己年事已高,仍然希望可以將這樣的「魔術」傳承給下一個人,繼續為需要的人們找回自信、找回生命的光芒。 

四十年來,幫助患者重獲笑容是商守美堅持下去的動力。攝影/胡羽忻

延伸閱讀:

視障者咖啡廳 不賣同情只賣專業

視障者學打擊樂 重新肯定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