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跳脫體制框架 自學生共學探索教育

記者  盧心妍、張維軒/採訪報導

存於腦海中的校園想像,無非是校園設施、教室課桌椅以及提醒時刻的鐘聲,2014年教育部制定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讓自學的教育途徑有了明確的法源依據,同年九月,暖暖蛇親子共學團成立,提供自學生家庭參與,一同學習、探索,並尋找教育的本質。

暖暖蛇的上課教材都是以生活時事作為發想,帶領孩子激發不同想像。攝影/盧心妍

暖暖蛇親子共學共同創辦人張淑惠解釋,「暖暖蛇」在臺語中意味漫無目的的遊走,共學團的教育基地位處三峽,一眼望去,佔地不大的基地,被山林及溪流圍繞,基地裡有教室、農地、廚房、更有乾淨的河水,張淑惠說,起初承租時是一片荒煙蔓草,經過所有人共同協力,才完成今日的模樣。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孩子們學習知識的來源。攝影/盧心妍

低、中、高年級的學生會於不同時段在基地上課,擔任高年級自主生活課程老師的張淑惠表示,授課的責任會由共學團裡具有專業背景的家長負責,除了孩童、家長們也會參與課程教學,一同學習,不使用制式教科書,教學內容會以生活取材,包含自然環境、影劇、時事、議題、實地烹飪學習各面向的知識,過程中會鼓勵學生發言互動,了解學生的吸收情況及培養提問的技巧。

孩子上課不專注的原因多半是課程內容毫無興趣,如何提起學生精神,正式老師課題之一。攝影/盧心妍

暖暖蛇推崇不打罵教育,認為了解孩子的情緒來源才能更有效解決衝突,過程中家長及孩童都能共同成長,上課過程中,孩童出現私下對談、離開座位及使用手機等行為,身為授課導師的張淑惠認為,她不會選擇責罵學生,而是詢問學生的行為動機,並以鼓勵方式希望孩童能回到課堂中,她認為孩童專注力分散,多半是課堂內容無法引起興趣,此時,她會轉換授課方式,讓學生重新提起精神。

讓子女接受不同以往的教育模式,家長們需要面臨轉變的適應期,對照自身的成長經驗,新穎的教學模式起出可能讓家長無所適從。 同時身為暖暖蛇高年級導師及學童家長的陳鈺芳指出,因為自身在傳統教育中受挫的經驗,她毅然決然讓孩子選擇自學並加入暖暖蛇,她認為暖暖蛇的教育方式,貼近教育真正的本質,透過經驗學習、成長,而不是一地背誦、考試,也不該由分數標準來評斷孩子。

相較從小接受暖暖蛇教學方式的家庭而言,跳脫體制教育中途加入,讓家長及孩子感受到明顯的轉變。 

育有四名子女的家長張曜樽,因為工作繁忙親子相處時間不長,曾經因為缺乏溝通而發生嚴重爭吵,加入共學團後,使他感受最深刻的是家長及孩童相處的方式改變,習得如何化解情緒的緊張,雙方互動的模式有顯著的改變,家庭成員間的連結也更加緊密,他也看見孩子能夠更精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及目的,讓家長不再無所適從。 

暖暖蛇利用基地旁的農地耕種,落實從從地到餐桌,學習如何尊重食物。攝影/盧心妍

暖暖蛇的教育方式也接納更多在傳統學校下適應不良的孩子,身為暖暖蛇召集人及家長的吳虹潔指出,原先她也是認同傳統的教育方式,但他的孩子在傳統學校裡無法適應,而老師單一的責怪孩子無法融入,讓吳虹潔決心讓孩子加入暖暖蛇,讓他在這個以孩童為優先的環境裡,尋找自己的歸屬。 

老師上課會積極鼓勵學生發言,培養學生的對問題的好奇心。攝影/盧心妍

在暖暖蛇的孩子能夠隨時隨地的發問,並有著最大程度的自由決定自己想做的是,目前就讀高年級的晴晴表示,他從小就加入暖暖蛇,對於現在的學習方式非常滿意,對於傳統方式處罰小孩的方式感到不解,雖然平時也會像普通小孩一般不想上學、賴床遲到,但暖暖蛇的老師並不會因此處罰他們,對於未來的升學,她也想繼續留在暖暖蛇

想像中的自學教育往往需要付出高額的學費,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負擔,對此張曜樽解釋,傳統教育下的孩子除了學校教育學費外,課後往往會參加才藝訓練或是課後安親補習,因此相較之下,兩種教育模式學習費用相差不大。 

從玩樂中學習,是暖暖蛇家長們的共同理念。攝影/盧心妍

對於未來的升學規劃,家長們皆表示會與孩子共同討論,並尊重孩童意見,吳虹潔指出,暖暖蛇正在努力打造社會對於教育的不同想像,讓孩子真正在溫暖及快樂的學習下成長,透過傳遞理念,改善校園中緊張的師生關係,為下一代建立更合適的學習環境。

 

延伸閱讀:

教育體制革命 實驗教育在台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