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因應高齡化社會 北市放大小綠人號誌

記者 曾以馨、呂佳蓉/採訪報導

近年來,全台高齡化比例逐年升高,台北市政府(以下簡稱北市府)為加強對於年長者的照護,在醫院、療養院等醫療院所附近架設放大型行人交通號誌,讓視力不佳的年長者可以更看得清楚秒數。此外,交通局也開始針對跨距較大的路口,設置按壓式按鈕延長行人通行秒數,讓長者可以更安全的過馬路。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0年公布的統計指出,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其中又以台北市的高齡化人口比例居於六都之冠,為了因應老年人口增加的問題,台北市開始針對跨距較大路口,設置便於長者過馬路的相關設施,希望可以持續創造更友善的交通環境。

行人交通號誌的「小綠人」從原本的20公分放大至30公分,讓部分視力退化的長者可以更看得清秒數。攝影/曾以馨

本次將行人交通號誌的「小綠人」從原本的20公分放大至30公分,讓部分視力退化的長者,能看得更清楚小綠人秒數。而台北市交通局交通管制工程處(以下簡稱交工處)科長謝霖霆也說明,目前台北市已於249處路口設置 30公分放大型行人專用號誌,預計到111年可以完成全市共500處路口的設置。 

除了將行人專用號誌放大外,現在只要按壓路口旁的延長行人通行秒數按鈕,就可以延長綠燈15秒。謝霖霆也補充,目前交工處有兩項新措施,一個便是調整路口小綠人的秒數,另外還有針對行人觸動延長秒數,讓行動不便的長者可以更從容的通過路口。 

只要按壓路口旁的延長行人通行秒數按鈕,就可以延長綠燈15秒。攝影/呂佳蓉

「應該要讓每個路口的距離是縮短的」,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吳祥瑀強調,當行人他穿越的車道數及穿越的距離變短的話,在高齡者行經馬路時,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他也說明,目前道路的規畫大多都是「以車為本」,都會先以該區的車流量去做馬路寬度的安排及設計,以至於多數主要幹道的人行道距離過寬,使行動不便的長者難以一次性跨越。

交通局也開始針對跨距較大的路口,設置按壓式按鈕延長行人通行秒數。攝影/曾以馨

吳祥瑀說明,目前協會正在推廣「道路瘦身」的概念,希望將車輛用不到的空間還給行人,並多在大路口增設「行人庇護島」,讓用路人不需要一次走完跨距較大的路口,而是可以選擇兩段式的通過。「目前還看不出真正實體的效益」,吳祥瑀呼籲,這些新措施都還須同步配合各項交通政策,以及民間團體的推廣,才能更實際地改善行人的用路安全,且邁向更進步的高齡友善城市而努力。

台北市的高齡化人口比例居於六都之冠。攝影/呂佳蓉

 

延伸閱讀:

高齡化台灣 老人服務中心創造樂活人生

高齡化人口結構改變 銀髮勞動比例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