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隱藏的資源浪費?電視台布景使用過後的下一步

記者 孔緹涵、林妤玟/採訪報導

打開電視節目,每一檔的節目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布景和道具,不論是烹飪節目營造的家居場景,還是綜藝節目會有的來賓席,每一樣都是電視台精心設計並製作出來的。但節目下檔時,這些大型景片的屬性各不相同,是否都使用一次就會被放進倉庫閒置或丟棄呢?有可能形成一種資源浪費嗎?

使用過後的景片存放在電視台的倉庫內。攝影/林妤玟

電視台每季度的節目量龐大,通常都會設有自己的儲存倉庫,位於大安區的華視,電視製作大樓地下就配有龐大的布景倉儲空間。因為分工精細,華視的道具、布景、服裝都分別由不同部門管理,場次布景的搭建也需要各部門協力合作。節目製作單位最晚要在一個禮拜前給出企畫,美術設計組依照企畫要求畫出布景設計圖,至於要不要用舊有的布景來翻新使用,這時候倉儲的線上系統就派上用場了。

一個節目布景可以有兩種方式搭建。製圖/林妤玟

分門別類建檔 找尋舊布景翻新利用

華視布景組總領班李瑞典表示,戲劇或節目拍攝結束後,會把布景拆除放進倉庫歸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編列倉儲號碼,依戲劇、綜藝、古裝、時裝等分門別類,並拍下照片建檔於電腦裡。只要有新節目要拍,工作人員就可以輕鬆的在電腦搜尋可以重複利用的場景, 並搬出來讓布景組依照設計圖裡的尺寸裝修,最後請油漆工漆上新顏料。如此一來,本來可能需要兩個禮拜的打造工程,由舊翻新就可以濃縮在五天內完成。

一個布景可以提供給不同節目使用,並依照每個節目的需求做改造及搭配。考量拍攝預計的場次數量、同一個場景要錄幾場、劇情設定是白天還是夜晚等,這些細節都會在腳本裡面註記清楚。因為戲劇拍攝多為跳錄的方式,如果一個場景在劇本設定裡有15場,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會趁布景搭好之後先錄個10場把它搶拍下來,再換上別的布景,就可以節省搭景的時間成本和經費。

一個節目從成案到開始錄製的時間很緊迫,可能只有十幾天,而做布景的花費很高,平均價可能要10萬以上。因為成本不光只有布景的材料費,還有製作布景工廠的水電費、請師傅加班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也要自己吸收,很多東西都要考量進去,所以布景都會重複利用。華視倉庫內的古裝景片,都至少已經三、四十年了。

而如果真的想要新景片,便需要待上級通過預算,就可以將設計圖交由「木工廠」 處理,木工廠是華視自家的工廠,幾乎所有布景都出自於這裡,除非趕不上錄影時間,才會委託外面的廠商通宵趕工。若道具損壞,像是拍戲時因應劇情摔椅子,被摔壞的椅子便會送入木工廠整修,需要特殊道具時也會委託木工廠製作。

每個布景都有獨立編碼,可以用電腦輕鬆找尋。攝影/林妤玟

物盡其用 道具來源無奇不有

道具又比景片來的多樣又精巧,小至泡茶的茶杯組,再到仿舊的簑衣,甚至大型物品還有槍械刀劍。道具組總領班黃博亮說,其實很多道具都是從別人那裡取得的,鄰居街訪的舊沙發或是同事十幾年前的古董級嫁妝,或戲劇殺青後留下來的,「有時候主管都會把家裡不要的東西拿來,雖然很不想收但還是要乖乖的放進來倉庫內。」一些打印機也是公司汰換下來的,就連電視台獲獎的獎盃也因為太多,而移轉來庫房作為道具,各種千奇百怪的道具應有盡有,還能配合劇情需求使用。

道具種類繁多,二手物品又沒有價格向公司報帳,無法納入公司資產也無從盤點,黃博亮說道具類就沒辦法在電腦裡建檔,只能等劇組有需要的時候想方設法的翻出來,然後登記出借。以前的道具更多,一棟五層樓的大樓全部都是道具,現在的量是以前的三分之一,他也打趣的說沒有合適的道具,就只能改劇本了。

雖然倉庫內的布景、道具多為木製品,但倉庫位於有空調的大樓內,冷氣本身就有除溼的效果,再加上又是恆溫,沒有外來水分或白蟻的入侵,壞掉的機率很低。其他小型電視台因為倉庫很小所以布景會堆在攝影棚四周,需要控制空間的使用。

琳瑯滿目的道具可滿足各種劇情需要。攝影/林妤玟

事業廢棄物該何去何從 零掩埋行動全面實施

電影和電視台的搭景方式不同,電影的布景是直接弄一個像樣品屋的場景,如果拍完了,景片便會回收,很少會再利用。而電視台的布景則是先在工廠製作出景片,再到攝影棚裡面組合起來,基本上只要還堪用而且空間足夠,就會保存以供重複利用。

但萬一電視台布景道具的毁損程度嚴重,已經不堪使用,修理的成本太高不划算,就會請政府登記的合法垃圾場來回收,至於布景要怎麼回收也有學問。布景的景片算是工業廢棄物而不是垃圾,需要讓清運車輛載走,收費則依照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一般事業廢棄物的處理費用落在每公噸2000至4000多元不等。每裝一車滿了,合作的清潔公司會向電視台或劇組報帳,之後再載去政府核准的垃圾掩埋場。

華視配合的回收場是位於台北市南港區的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掩埋物品容積為617萬立方公尺,為台北市第二座大型衛生掩埋場。2010年起,台北市達到「垃圾零掩埋全回收」的目標,現在的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已轉型成負責廢棄物拆解回收作業的廢棄物暫置場,並改建部分掩埋區域為生態公園,命名為「山水綠生態公園」。

租借再利用 結合科技實踐環保

其實電視台的服裝也有提供出租,像是民視和公視都會將服裝的詳細類別刊登在網路上,讓劇組能夠詢問租借。甚至電視台之間也會互相支援對方缺少的服裝。尤其是古裝劇,因為各朝代的服儀規定非常嚴格,為了避免服裝的時代背景錯置,劇組開拍前便會向擁有比較齊全服飾的電視台承租當代服飾。2020年公視開拍一齣新的古裝劇,就跟華視洽談租借事宜。

服裝也租借少量給一般民眾,種類都會比一般的道具出租店更齊全且專業。華視服裝組租借負責人王秀妍說,服裝類別不太會新製作,因為早期剛開台的時候每齣古裝劇都會訂製一批衣服,像龍袍或是貴妃的服裝,再加上古裝講究與史實符合,所以服裝的數量龐大,且已經定型及全面。

服裝租借區會把相近年代的放一起。攝影/林妤玟

布景也有提供出租,普遍都是一些小型的製作單位來洽談,他們可能本身沒有能力製作布景,或是外面找不到他們需要的布景,就會與電視台接洽,如果找到適合的就會承租。電視台不一定每年都會新增新的布景,而是要看有沒有拍新戲及有沒有預算。

另外,為了環保及更華麗的表演展示,有許多原本需要人工布景的歌舞秀節目或一般演唱會,陸續將傳統大型擺設改為LED屏幕。在近年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下,為了彌補觀眾無法親自到場的遺憾,幕後團隊利用AR實境效果,讓舞台上可以零環境負擔的就有超巨大的布景,甚至可以用電腦打造絢麗的燈光效果,這就是用科技實踐環保的絕佳途徑。

「在劇場裡認識自然」零廢棄表演貫徹環保理念

為了避免浪費,有劇團想出解決辦法。自然而然劇團由波蘭籍的女演員卡霞以及台灣藝術工作者鄒雅荃共同創立,秉持著表演與自然融合,為了避免布景和服裝因為表演完就丟棄造成環境浪費,推出「零廢棄劇場」。

在劇場裡面都盡量用可回收、可重複利用的素材打造舞台,例如向其他劇團收購表演過後的材料、向舊衣回收場購買二手衣,或是收購成衣回收場的碎布。剪剪拼拼,他們將環保意念帶進表演中,手作的戲服及背景道具,每一樣的設計都有不同的巧思,從作品的內容本身到呈現方式,都相當大程度地融入零廢棄劇場的概念,他們用空間本身的特性去說故事,空間提供什麼元素,就把戲放在那裡面,去傾聽並再訴說給觀眾。

「環境保護這件事情並不是成立一個劇團的目的,而是我們對於劇場都有一種共同的理念,就是不希望浪費,我們不希望製造垃圾。」團長鄒雅荃說,其實零廢棄是一個理想,他們可能還無法達到製作戲劇的過程中完全沒有浪費,因為連一段黏補用的膠帶、一份演員吃的便當或是一杯手搖飲料都可能製造垃圾,他們邀請團員們共同落實環保,但絕不強迫。要發自內心的愛這個環境,才能在最大的友善中互相契合。

自然而然劇團創團至今,特色除了部分以肢體語言表演的舞台之外,也結合非常多不同的地域、社區和在地書院進行巡演,也有環境導覽等多重活動。對他們來說,自然而然的戲劇是一種與人共舞在環境意識裡的邀請函,並不是宣揚立場或是給予議題解答,而是讓觀眾在看戲的過程中一起來思考。

他們所創作的題材也多半是跟自身相關,例如藝術總監卡霞的原生長地波蘭,《艾玲》和《沙地》就是波蘭當地的劇作;而團長鄒雅荃的家鄉在新竹,所以有許多跟新竹相關的題材,還有「青年返鄉」這這個議題,包含自己不在台北打拼之後,在其他非台北地區的藝文資源是怎麼樣被拓展開來,跟自己要怎麼用現在的專業回饋家鄉。「其實戲劇作為一個媒材,它可以承載很多故事。」

位於新竹的南埔村,和其他農村一樣面臨人口老化跟年輕人口流失的問題,但南埔村樂意去做轉型,比如全村都做無毒農業,整個村都很有意識的去維持他們的生態環境,即便如此還是留不住年輕人。自然而然劇團在2018年時曾去當地表演,也發現這個困境,因此,他們與南埔村結合,帶著作品去到當地,用戲劇的方式去講南埔村的故事。

鄒雅荃提到,實踐零廢棄的最大問題跟困難就是關於「吃」這件事情,但在南埔村裡完全不會遇到這個問題,在那裡,餐點全部都是社區阿姨們自己種,身體力行所謂的「從產地到餐桌」,吃不完的東西或是剩下的廚餘,可以直接丟進田裡面成為天然的堆肥。「這對我們來講是在實踐零廢棄上非常棒的事情。」

「看見觀眾臉上有著幸福的光采,是一件很珍貴的事。」對環境、對社會,藝術總監卡霞洋溢的滿腔熱情,十分珍貴。

《夯夯南埔》劇照。照片提供/自然而然劇團

延伸閱讀:

剩「布」回收——再造下腳料生命力

樂活基地擺脫蚊子館 成社區營造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