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財經科技

北市電動公車推廣 政策補助成關鍵

記者 羅翊萱、李昶霆/採訪報導

近年來,全球環境保護意識興起,占據國人生活極大比例的大眾運輸也逐漸電動化,而台北市自從2018年引入電動公車後,數量逐年增加。北市的首條電動公車路線則在欣欣客運木柵一站開通,木柵一站為電動公車示範型場站,也是首個結合創能、儲能、用能,三能合一的調度場站。

「由自己場站自給自足,場站內有許多太陽能電板,可以供應場站內所有的用電需求。」欣欣客運綜合管理室經理張秉純說明,裝設太陽能電板在停車區上,不僅真正落實綠能使用,也供給了充電樁的能源。

場內每台電動公車就有一個專屬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駕駛只要將充電槍拔出,放入電動公車的充電孔裡,系統即會進行連線,確認現在電量是否需要充電,而電量充滿後,系統也會自動斷電,不用擔心資源浪費的問題。

張秉純指出,後台監控系統的進步,讓公司可以實時掌握公車路況。攝影/李昶霆

欣欣客運也有專屬的智能管理平台,透過實時監測,可以掌握公車的路況,有無超速、電池能量是否足夠等情形。電動公車上也都有加裝GPS,提供民眾透過手機程式直接查詢公車到站時間,避免久候。

智能管理平台當中所顯示的即時電池存量。攝影/羅翊萱

台北市公共運輸處綜合規劃科長朱宸佐說明,早從2019年開始,燃油公車的替換已不再提供補助,除非是更換成電動公車。而電動公車的技術愈趨純熟,市政府鼓勵業者使用電動公車,未來也不再編列燃油公車的補助預算。

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補助金額。資料來源/交通部、製圖/李昶霆

陽明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系教授邱裕鈞解釋,電動公車數量的增加能降低空氣汙染,但充電設施的普及程度,與客運業者是否有地域能設立充電站仍為一大問題。因台灣現今的綠電占比仍不高,部分業者如需供給公車的電力,仍然要使用火力發電,而又會造成額外的汙染,台灣是否能盡快達到綠電的貫徹,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環境意識與政策推動下,電動公車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幅,再加上2021年開始受理的電動大客車示範型計畫,許多客運業者積極投入,希望能達到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

電動公車上所黏貼的交通部公共運輸計畫的綠能貼紙。攝影/羅翊萱

 

延伸閱讀:

木柵到松山 北市首條電動公車上線

【綠色低碳家園3】政府補助的進與退 共享經濟打造綠色「騎」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