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粉紅經濟2】同志權益發展與族群對話

記者 陳楷昇、吳芳儀、劉德懋/採訪報導

2003年開始,同志大遊行在台北市的街頭舉辦,藉由不一樣的主題,不斷的在爭取同志權益的路上前進,從認識同志族群到追求立法保障自己,這場遊行成為台灣同志權益發展的一大指標。

同志權益的爭取除了是追求平等與多元以外,也促進人們的思維改變。攝影/劉德懋

同志權益提升更是喚醒多元思想

談到同志權益發展,可能會認為這只與同志族群內部相關,事實上它與社會上各個層面的事情都有關聯。「台灣的同志運動如果真的要算的話,可能二、三十年有了。」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熱線社群資源部主任許家瑋(以下簡稱 KID ) 分享他近十年對同志運動的觀察,「我們通常都會說,台灣的同志運動其實跟我們的民主化運動有關係,甚至跟女權運動也是息息相關。」

KID提到,早期的社會對女權,包括女性參政、性別平等的概念是不了解甚至感到排斥,因此便有一些女權運動者開始發起運動,同志權益發展也是類似的情況。民主、女權、同志權益的推動都是在一個浪潮之下俱進,雖然各自爭取不一樣的權利,但卻同樣傳達多元的思想。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透過傾聽,為同志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攝影/劉德懋

對社會的影響來說,這絕對不只是在單一的議題當中尋找答案而已,也是要喚醒人們更開放的思維,因此這些運動彼此聯繫、相輔相成,唯有人們的思想越多元,更能討論這些議題。

KID舉例,他們這二十幾年來不斷的參與各樣的運動,包含反核遊行無障礙空間的推動、性工作者權益等,藉以讓社會各個階層各式各樣的人彼此支持,了解到相互的存在。

同志大遊行的活動過程裡,處處洋溢著自信及自我展現的氛圍。攝影/劉德懋

權益爭取後 同志族群與異性戀族群的對話

2019517《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三讀通過,同年524日該法生效,同志婚姻即受到專法保障。雖然台灣同志權益發展至今已有大幅進步,但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2018年的公投結果來看,有關同志議題的項目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站在同志權益的對立面,儘管目前法律已保障同志婚姻,同志族群在社會上是少數依舊是事實。KID表示這可能是缺乏社會對話的表現,當中仍存在誤解、誤導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如果你問我,我會因為那六百萬而悲觀嗎?老實說我不會,我覺得那反而是讓我們更能意識到我們該做什麼。」KID認為公投是一個契機,能夠讓人們明白未來爭取同志權益的過程中必須要讓大家更了解同志,並展開更多溝通、釐清誤解。

除了捍衛自己的權益之外,如何讓同志融入異性戀為主的社會,讓人們了解自己並達到平等將是新的課題。他提出一些可能的方法,其中第一步就是讓有關同志議題的討論習慣成自然。

透過鼓勵同志朋友深入所居住的社區,和身邊的人談有關同志的事情增加身分認同,即便是極小的社交接觸,都能讓訊息在其中發酵,增加同志被討論的機會,進而創造出一個自然友善的環境,再進一步,讓同志朋友有機會參選鄰、里長也是有可能的。

如何讓同志融入異性戀為主的社會,並達到平等將是新的課題。攝影/劉德懋

找到接觸橋樑 深化族群認識

江映帆致力於性平教育推廣。攝影/劉德懋

當同志族群與異性戀族群彼此越加認識,透過更深入的接觸,將使社會能夠走向真正的多元,不只是權力上的平等,而是明白所有人都是一樣的道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種子講師江映帆提到,她在工作過程中的體悟,跳脫艱澀的議題討論,真正讓同志族群與異性戀族群發生深刻對話的其實是貼近日常及自我感受的過程。

走在同志權益發展的路上,江映帆有過挫折,受過不平等對待,當她逐漸從過去的陰影走出來並有了自己蛻變的經驗後,她發現這些經驗可以透過分享,讓更多正在受挫的人可以有些支持。

每個人都會有經歷難關的時候,江映帆所服務的對象不侷限於特定族群,當她提供他人心理輔導及性別平等教育時,也會有異性戀族群參與,談的是彼此都會遇到的人生問題。

以整個社會結構來看,對話是人對人的,極小卻深刻,讓異性戀族群感受到同志族群生命中真正的內涵,又藉著兩個族群的一致拉起橋樑,從貼近同志的方式認識同志,江映帆的經歷就是這種對話的例子。

彩虹配件在現今社會,逐漸隨處可見,代表社會逐步走向真正的多元。攝影/劉德懋

同志權益發展是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推行,除了爭取政府在法律中保障同志之外,讓這些小對話在各處開展,逐漸擴大影響也是重中之重。

 

 

相關系列報導:

【粉紅經濟1】色彩繽紛的角落——西門紅樓南廣場

【粉紅經濟3】同志=弱勢? 「彩虹」不停在變的意義

精彩融媒體報導:《粉紅經濟 後同婚專法與多元認同的前途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