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環保公衛

暖化加劇登革熱擴散 台灣成本土化高風險區

記者 汪祐寧、陳彥蓉、王藝儒、鄭梓儀╱採訪報導

夏季將至,氣溫漸漸炎熱潮濕,加上國際間人口流動,滋長了登革熱疫情蔓延。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資料顯示,截至6月27日,今年國內已有179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主,其中新北市有56例境外移入病例,是近十年最高。

可拉動地圖,且點選地標可看印尼及馬來西亞近年發病人數。製圖/陳奕樵

此外,國內也有25例本土案例,皆發生在高雄市三民區及鳳山區,其中三民區鼎西里為此次群聚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疾管署已安排防疫人員至個案住家執行緊急防治,防止疫情持續擴散。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台南破百死亡人數引重視

登革熱的擴散需回溯到2015年,該年是聖嬰現象18年來最嚴重的一年,過度的高溫助長病媒蚊的快速繁殖與擴散,加上都會地區人口集中,許多東南亞國家皆爆發嚴重疫情。

點選圖片中的紅點和小圖形,可以了解登革熱的警示徵象。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製圖╱劉宴伶

疾管署研究指出,2015年泰國、越南、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皆傳出疫情,台灣也不例外,光是台南市的確診病例便高達2萬2778人、高雄也有1萬9830人;全台共有218人因此死亡,其中台南占了112人。

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顧問陳錦生說明,2015年5月台南出現第一個病例時,政府不以為意,認為以往的處理方式即可遏止,但該年疫情為群聚感染,帶源者至人潮眾多的市場、都市地區時,便擴大了登革熱的傳染範圍。

圖為2015年台灣各縣市登革熱本土及境外移入發病案例總數。移動滑鼠,可了解該縣市本土及境外移入發病案例總數。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製圖/陳彥蓉

台南破百的死亡人數引起政府重視登革熱疫情,隔年便在台南、高雄成立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蚊媒中心),研究登革熱並研討防疫措施。

點選圖片中的紅點和頭部,可以了解登革熱的一般症狀。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製圖╱劉宴伶

疫情擴散速度取決於斑蚊類型

登革熱的病毒源自東南亞地區的森林,陽明大學環境及職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王正雄說明,當蚊子在森林吸取猿類血液,隨後再飛到都市叮咬人類,就會把病毒傳染給人類,產生登革熱。

在台灣,病媒蚊分為埃及斑蚊跟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叮咬對象以人為主,警覺性較高,在叮咬時若受到驚擾,容易中斷吸血並更換吸血對象,因此疾病的傳染速較快;但白線斑蚊警覺性較低,通常會在單一對象吸飽後才離開,傳播速度較慢。兩種病媒蚊的分布範圍也不同,埃及斑蚊主要棲息在嘉義以南,白線斑蚊則分布至全台。

台灣登革熱病例主因為境外移入,王正雄說明,6至8月正值暑假旅遊季,若是民眾至登革熱盛行的東南亞國家旅遊,被病媒蚊叮咬後帶病源回國,便容易將疾病在台灣擴散。

埃及斑蚊跟白線斑蚊比較表格。資料提供╱陽明大學環境及職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王正雄、製圖╱陳彥蓉
高溫氣候促使台灣成為高風險區
台灣為登革熱高風險區,也因此讓部分學者擔心登革熱可能出現本土化現象。攝影╱陳彥蓉

高溫多雨的氣候,使台灣成為登革熱的高風險區,不免讓部分學者擔心登革熱可能出現本土化現象。2018年7月10日,新北市新莊區瓊林里一名學生確診感染登革熱,該地區陸續出現登革熱病例,感染範圍漸漸擴大,最終引起新北市爆發44例本土案例。

對此,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室長黃冠傑表示,因為境外移入病例初期症狀不明顯,未做好防疫措施;再加上新莊區地區菜園、農地較多,才會造成疫情快速蔓延。

台灣高溫多雨的氣候使病媒蚊容易滋生聚集,並在排水渠道產卵。攝影╱鄭梓儀

但陳錦生認為,「台灣沒有真正的本土病例。」根據高雄市登革熱中心資料顯示,本土病例的定義泛指個案發病前2周未有國外旅遊史,但陳錦生認為,本土性的定義應為「土生土長病媒蚊」,而台灣目前沒有發生過相關案例,本土化的機率不高。

王正雄則回應,即使如此,並不代表沒有本土化風險。他說明,若地球暖化與暖冬現象加劇,或是病媒蚊及其後代逐漸出現抗藥性,即有可能造成病媒蚊在台灣生長繁衍,衍生成本土化。王正雄指出,位處溫帶氣候區的日本也曾在2014年爆發本土登革熱疫情,藉此強調登革熱本土化風險不容忽視。

病媒蚊易孳生的夏季即將到來,各單位都應準備好防疫措施。黃冠傑表示,2019年新北市除了提升防治效能,辦理跨局處防治會議、高風險場域管理外,也會針對民眾對登革熱的知能、醫師教育訓練進行補強。

黃冠傑說明,北部民眾對登革熱症狀與清除積水容器知能上的不足,是促成疾病快速傳播的原因。至於中央與新北市如何動員,黃冠傑則指出,除依中央制訂登革熱防治工作指引外,新北市也因地制宜實施相關防治行動,包括啟動防疫防火牆擴大防治範圍、掃蕩孳生源落實施入戶防疫、強化病媒蚊密度監測、精進噴消作業品質、提升醫療院所通報警覺性、管制高風險場域等,全面性的防止疫情發生。

 

防疫無死角 民眾知能須提升

2018年夏天,新北市新莊區瓊林里周遭曾傳出登革熱疫情,當地民眾對登革熱知能不足是疫情擴大的主因。相較南台灣對登革熱已有多年防疫經驗,北部民眾往往因不熟悉相關知識,而對防治舉措有許多疑慮,從疫情控管到噴藥安全問題,都需要各方持續配合、推動衛教,才能更有效進行登革熱防疫。

路旁巷弄、市區排水溝渠較容易積水。為預防蚊子孳生進而引發登革熱,因此戶外噴藥通常會針對上述地方進行孳生源清除作業。攝影╱陳彥蓉

目前新北市在登革熱防治、疫情處理部分是由環保局、衛生局、民政局等局處團隊一同動員。談到去年的新莊疫情,黃冠傑表示,當時新北市在疫情發生的24小時內就進行緊急防治作為,成立應變中心;衛生局也針對疫調及現場進行環境勘察,規畫病例活動地的相關噴消作業,相關單位在事後檢討時,亦對新北市的登革熱防治工作手冊進行優化改版。

其中,戶內外噴藥是常見的防疫作法,新北市環保局補充,當疫情爆發時,由衛生局負責病例的居住地、工作場所及活動地執行室內噴藥;而環保局則對戶外環境100至200公尺進行環境噴消,同時落實孳生源巡檢的清除作業。

 

居家噴藥遏止疫情 杜絕病媒蚊繁衍
政府透過網路文宣,加強登革熱防治宣導。攝影/陳彥蓉

不過,每回噴藥總是濃濃白霧四起,也使部分民眾有所疑慮,藥劑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對此,新北市環保局澄清,環境噴消用藥為「合成除蟲菊精」,一種從除蟲菊花提煉的天然殺蟲劑,一遇陽光、空氣便容易被分解,因此毒性極低,僅會對人產生部分刺激或引發過敏性反應;同時菊製品是使用廣泛的家用及農用除蟲劑,在常見的除蟲劑當中副作用最少,也很少有致命個案發生。

陳錦生指出,噴藥防疫最大的問題是蚊子會產生抗藥性,因此如今大多改為輪替用藥的方式進行環境噴灑。除了用藥,現在也有其他防疫新法,諸如使用沃爾巴氏菌使雄蚊不孕、養殖鬥魚食其幼卵也能消滅病媒蚊。

針對基層專業培訓及民眾的日常衛教,陳錦生表示,蚊媒中心正積極培養各地方的基層防疫人員,除了訓練登革熱防治監測人員,也指導部分國中社團及當地社區的宣導教育。黃冠傑指出,衛生局會透過臉書社群官網、里鄰廣播系統燈、各類活動集會等多元管道,對民眾進行登革熱防治宣達。

新北市環保局則於2016年首次推動「社區防蚊師」課程,教導民眾登革熱防治、孳生源清除要領、蚊蟲判別,以及環保捕蚊罐、天然防蚊液等除蚊DIY教學,每次為期1至2天,課後亦需進行考核,通過者即可參與社區的孳生源巡檢和防蚊宣導,由下而上落實登革熱防治工作。

 

防疫從基層做起 串聯里長改善居家環境

除了開設課程,新北市環保局每年對各里里長進行一次登革熱防疫訓練,號召基層強化民眾防治觀念。永和區竹林里里長王素娥便曾受訓,她表示平常都會提醒里民處理垃圾、花盆不要放積水容器,每天身體力行「巡、倒、清、刷」的孳生源清除步驟,施行噴消前一天會以廣播通知,並貼公告知會里民注意關緊門窗,不出外走動。

「不能等到疫情增加才要特別處理,應該在平常就做好防治準備。」王素娥認為,透過各界努力,竹林里的環境已改善很多,令她十分欣慰。但梅雨季後緊接著颱風季將近,多雨環境使台灣成為登革熱警報區,無分南北,從中央到基層,公部門對登革熱防疫工作越來越重視,民眾相關知能的提升也成為當前極須耕耘的議題。

永和區竹林里里長王素娥熱心介地紹社區登革熱清掃步驟。攝影╱陳彥蓉
疫苗難實現 科學檢測蚊蟲提高效率 

台灣登革熱疫情愈發嚴重,以往台灣登革熱疫情以境外感染為主,然而近幾年,卻出現本土化且移向中北部的趨勢,為了預防登革熱,近年來,國際上曾推出多款登革熱疫苗,但台灣至今沒有引進,防疫仍以預防為主,通過科學防疫,登革熱應對措施也愈來愈有效。

陳錦生表示,蚊媒中心主要分為研究部隊與防治部隊,防治部隊由2、30位工作人員組成,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經過專業的登革熱防疫訓練,並通過考試上崗。而研究部隊則負責研究新的技術,利用科技防疫來抵抗登革熱。

科技防疫是近年來的新興防疫手段,可以通過大數據來檢測登革熱蚊蟲,防疫人員只要下載一個APP,將蚊蟲數據回報給總台,就能形成一張「全台蚊圖」,方便觀察蚊子密度以及登革熱患者密度。除此之外,科技防疫還利用無人機,飛上屋頂偵測隱秘孳生源。

清除孳生源才是登革熱防疫的根本。圖片來源╱WHO世界衛生組織

針對台灣近幾年的疫情,陳錦生分析,出現在中北部的登革熱疫情雖然看似嚴重,但其實只是個案,原因在中北部地區民眾缺少登革熱防疫知識。陳錦生特別強調,現在正處登革熱高發時段,大規模的造勢運動或是遊行都有可能加速登革熱的傳播,相關部門應採取應對措施,防止登革熱疫情擴散。

登革熱是病毒性傳染病,一般無藥可治,只能通過預防或者施打疫苗。但台灣尚未引進或製造。陳錦生解釋,疫苗問題很複雜,登革熱具有四種型,且每年流行的型都不同,所以難以做出有針對性的疫苗。除此之外,由於感染過登革熱的患者若再次感染,症狀將由普通的發燒轉變為出血等,大大提升死亡率,所以登革熱疫苗若施打給未感染登革熱的民眾,民眾在感染登革熱後症狀將更加嚴重。

陳錦生提到,現在國際市面上的登革熱疫苗通常具有較高限制性,例如只能施打給感染過登革熱的民眾以及療效較好的9至16歲青少年,再加上台灣並非重災區,真正施打登革熱疫苗的人仍在少數。

「只要足以證明疫苗具有療效且足夠安全,我們都會去核准。」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陳可欣強調,任何疫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在台灣未有符合標準的登革熱疫苗前,防疫措施仍以預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