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青年就業政策無感 主因「待遇太差」

 記者 陳秉緯、李柟、趙翊絜/採訪報導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影響,青年就業壓力逐年增加,青年更被視為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本。而政府積極推動的青年就業計畫雙軌計畫,勞工團體認為大多數的政策只是隔靴搔癢,青年就業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待遇太差」。勞動部則回應,未來會針對雇主及青年提出的狀況做修正。

2018年4月12日「青年就業旗艦計畫」正式上路,訓練對象以15歲以上29歲以下的青年為主,希望能結合產業資源,採取「先僱用,後訓練」的模式,同時金援參與該計畫的公司,以輔導青年人成功就業。

勞動部資料顯示,2018年共有964家事業單位參與「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協助4521名學員順利就業,訓後留任率達99.31%。不過對於此計畫實際成效,有勞工團體認為這些數據的計算方式不夠公開透明,尤其對「青年留任率」的調查結果有所保留。

職訓留任率算法是個謎
勞工陣線聯盟教育推廣部主任楊書瑋。攝影/趙翊絜

勞工陣線聯盟研究部主任洪敬舒認為,青年在受訓後能留任多久才是關鍵,留任率99%是個極高的數字,但因政府對於後續追蹤計畫並沒有公開說明,學員在訓練期過後第四個月,是否會繼續留在其公司,外界不得而知。洪敬舒進一步指出,這些訓練的概念並沒有錯,但缺點是不夠扎實,看似漂亮的方案,其執行效率與類目細節等等,都會影響最後的成效。

勞陣聯盟教育推廣部主任楊書瑋也點出,青年就業計畫很難透過單一政策處理,除了勞動發展署,教育部也可能有自己的課程方案,因此,青年就業旗艦計畫的當前數據是否為多部門的跨部整合成果,目前看來,政府並未清楚說明。

失業問題 薪資影響較大

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的資料顯示,2017年青年就業人數為215.1萬人,占勞動力的90%,青年失業人數為20.5萬人,其中求職人數為2.4萬人,僅有十分之一的失業人口尋求政府輔導就業或透過求職網站找工作。

同份資料也提到,五成的青年失業者因為「待遇太差」放棄曾有的工作機會,其他原因包括工作機會不理想占17.4%、工作環境不良占11.5%、需輪班或排(輪)休占5%。雖然政府持續推動職訓計畫幫助青年就業,但洪敬舒也點出青年就業真正的問題是「低薪」,政府就算想透過補貼強化青年技能,如果薪資待遇仍舊不提高,國家補貼將淪為無效政策。

曾有工作機會之青年失業者未就業原因。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製圖/陳奕樵

勞動部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專員柯怡君表示,「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剛通過修法,未來會針對雇主及青年提出的狀況做修正。對於此計畫是否能降低青年失業率,她則表示,勞動部依據產業需求指導青年職涯發展就業方向,也會整合學校、產業等資源,配合職涯發展的各種階段,給青年好的就業環境。

洪敬舒坦言:「目前看不出此計畫對青年有任何影響。從整體看來,青年的失業率有在降低,但不能說是因為這個計畫,有可能是總體經濟改善產生的大環境效果。」勞發署於去年幫助逾4000人,影響青年就業效果仍然有限,如何降低青年失業率,以期許此計畫在未來有所改善是政府該思考的問題。

洪敬舒對於相關計畫的看法:

 

落實計畫推廣 配套須跟上趨勢

對於每個政策推廣仍需搭配對應的配套措施,才能使政策真正落實,計畫能否有效宣傳,乃至組織內外溝通是否良好都會影響計畫執行成效。另外,國家產業走向很難依靠單一政策就能完成,幫助青年就業這番美意背後,考驗的是政府是否能夠掌握職場趨勢並思考適切的配套方針。

針對外島地區,是否會因為比較偏遠而影響政策落實,柯怡君表示,雖然政府在外島地區仍有設立分署, 但於政策宣傳上確實會受影響。另外政府在政策推廣上,除了舉辦就業服務博覽會,也積極與大專院校配合,讓畢業生與企業接軌。

2019台科大校園徵才博覽會。攝影/李柟

世新大學生涯發展組組長王淑雲表示,其實公部門有許多資源及見習計畫,學生畢業後若覺得自己有哪方面仍然不足,可以尋求政府協助。強調先雇用、後訓練的「青年就業旗艦計畫」便是青年很好的求職跳板。

經營水電公司的林靖杰是參加青年就業旗艦計畫的廠商之一,他表示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投入水電業這種勞力工作,「這個計畫對訓練成本多少有補貼,如果受訓青年肯留下是最好的。」他坦言,為期3至6個月的訓練時間是絕對不夠的,但只要能招募新人,企業通常願意參與此計畫。

想藉由「青年就業旗艦計畫」求職的郭怜妤認為,社會新鮮人通常會擔心經驗不足的問題,因此一個有機會先修訓練、熟練專業的求職環境,能降低青年投入職場的不安感。而更多人注重的是公司待遇,如果薪資不如預期,的確會改變就業態度,或影響工作表現。

根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數據,參與「青年就業旗艦計畫」的廠商,以「服務業」為大宗,但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調查結果顯示,青年在就業產業別上,卻是以製造業為主。若政府給予的職業訓練未針對產業趨勢適時變更,參與培訓的青年不被市場需要,最終可能衍生產業出現職業斷層等問題。

洪敬舒表示,「青年就業旗艦計畫」的背後是台灣產業結構問題,政府應思考如何協助產業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何以讓就業市場更活躍並提高基本薪資,政策間亦須環環相扣,在勞動市場變動時,適時改變施政方向,才能真正給予青年就業實質幫助。

參加「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合作公司。資料來源/勞動部發展署、製圖/陳奕樵

青年就業產業別。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製圖/陳奕樵

經濟壓力遷就低薪 勞工團體道出心酸

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最怕自己投入新工作後才發現入錯行,產業日新月異,青年們不清楚哪個行業適合自己,也不知道進入該領域前須具備哪些專業,許多「斜槓青年」崛起,這對就業市場來說並不是件好事,青年往往因志向茫然或者待遇太差而卻步,這也導致青年延後進入職場。

斜槓青年:亦作Slash族、彈性就業青年或斜槓族。具體意指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工作模式,而選擇有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當社會上一個人的事業可從其工作上的活動辨認其僱傭或專業,斜槓青年採取的是一種多重事業的路向,一種興起於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的趨勢。這些具有多重事業的人可能同時擔任兩份或以上的專業工作,又或在某一行業得到相當成就時轉往另一行業發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多數青年因經濟壓力而遷就低薪資,洪敬舒表示,「我找一個工作半年都找不到,可是我有學貸,雖然我期待薪資是3萬元,但我還是會選擇先工作,可能2萬8000元我就做了。」對於很多社會新鮮人擁有的創業夢,他直言,就業計畫及領航計畫都只是讓青年進入公司,但問到如何讓青年有經濟民主的就業環境,政策上是完全沒有的,如果不規畫,只會把青年逼向市場惡性競爭,更別說能提供創業家良好的創業環境。

目前年輕人放棄就業的主因仍卡在「待遇太差」,面對低薪環境帶來的高失業率,從雇主、政府乃至整個市場結構都應思考對策,共創產業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