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顧

不再羞修臉 – 2133期

隨著社會大眾追求美的方式逐漸多元,在整型人口逐年升高的情況下,年齡層更出現年輕化的趨勢。晶漾醫學美容診所主治醫師楊弘旭表示,近年在南韓文化席捲下,台灣民眾從崇尚西方美的角色,轉而採納南韓醫美標準。而在台北慈濟醫院整型外科主治醫師王樹偉看來,台灣未來極可能步上韓國整型的路途。

「人對於美的偏好改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發系張榮富副教授表示,人們總把「整型」歸類為「偏好改變」,換句話說,在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會隨著時間改變原有的審美觀,而這樣的改變很常是上位者、有權勢者所作的社會建構。對此,他認為整型文化發展至今,其實只是人的「選擇」改變,從原有化妝品、假睫毛、魔術內衣等,變為能迅速達到效果的整型手術。同時,隨著醫美技術發展蓬勃、價格下降,學生也開始能負擔費用,選擇隨之變多,才會有現今的整型普及化及年輕化的現象。

改變自己 自信滿分

天生單眼皮,在學校常被學長誤會沒精神、想睡覺,加上飽受睫毛倒插困擾的熊興,今年48歲的他,在19歲那年,因在雜誌上看到整型診所的廣告,毅然決然地花了約1萬2000元割雙眼皮。隨後熊興坦言,整型前並沒有告知家人,也沒有考慮醫療風險,但他至今不後悔,反而認為若是當時顧慮太多,將失去改變自己的勇氣。探究當時文化背景,近30年前的社會比較封閉,對整型的態度也較負面。當時整型者會被取笑,被認為是丟臉的事情。對此熊興認為,現在社會開放,整型已變成潮流。對社會整型年輕化,他表示畫龍點睛的整型,既可以增加自信又可以改善缺陷。

與熊興一樣在年輕時進行整型手術,外型嬌小可愛的簡郁瑄,也十分支持年輕人整型。雖然二人都從單眼皮變成雙眼皮,但不同的是,簡郁瑄的家人非常支持她。她母親因為不喜歡自己天生的單眼皮,想要變美,所以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縫了雙眼皮。簡郁瑄的媽媽希望女兒能一起變美。在三年前考完學測後,簡郁瑄的媽媽就帶她去縫雙眼皮,所有的花費也是由家人支付。簡郁瑄直言,自己以前單眼皮很醜,整型後獲得不少的稱讚,雙眼皮讓她更有精神,相對從前也更有自信。     

醫美旅遊 交流國際

「我只想讓我的人生不一樣!」除了台灣在地學生整型之外,香港學生張立雪也曾下定決心來台改變自己的外型,並透過整型手術增加自信。科技的進步,讓她從網路上得知醫美旅遊的資訊,經過多次查詢與研究,她發現台灣的整型技術成熟,不必擔心醫療風險,加上語言溝通及價格上的考量,讓張立雪決定隻身來台進行手術。

張立雪表示,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整形就像是化妝的進階版,道理皆相同,都是為了更滿意自己的外貌。

網路的發達間接影響整型文化的宣傳效果,透過網路管道,外國的觀光客能夠了解台灣醫療技術,發現各國醫療水平的不同,讓更多人願意到台灣做整型手術或是健康檢查。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胡碩誠認為,醫療技術跟觀光的結合,對台灣的發展非常正面。兩者的結合,促使醫美旅遊出現。王樹偉舉例,曾經碰過外國人的案例,因當地的醫療消費較高,且不認同自己國家的醫療技術,選擇參加醫美旅遊。

此外,王樹偉也提到,醫美旅遊能交流國際間對美的概念,讓大家對美有越來越多的共識。現今整形技術的成熟,讓患者的恢復期縮短許多,只需術後隔天回診,就能夠帶著愉快且充滿自信的心情回國。

肯定自己 自然最美

縱然整型蔚為風潮,但風險卻是人人皆知,王樹偉透露,其實大醫院很怕出現術後感染,雖然機率較小,但像「出血」就是許多病人常遇到的狀況,如果選擇置之不理,傷口只會更潰爛。他也提及,對於年輕人的術後追蹤,由於體力與復原狀況都好,比較不擔心,反而會更注意他們的心智成熟度,怕對於手術的風險與身體負荷不清楚而做出草率判斷。

對此,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系主任詹昭能解釋,整型看起來純粹是外表生理的改變,但其實是因為許多人對於心目中美好的外表與現實本身不符,才選擇整型。所以現今大多數人整型的原因不在外表,而是心理的自我評價。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林佳瑩認為,現在整型已成為平常事務且盛行全台,他人對於長相美貌的人可能會多加臆測,而造成自我心理上的負擔,在眾人皆美的社會中,個人難以突顯自己的美麗,林佳瑩認為外貌姣好是優勢,但若無內在、能力等個人特質的支持,更容易成為風險,她亦認為,每個人皆具不同於他人的地方,人們卻將這份外貌上的獨特,解讀為缺點而想改變、追求模範,林佳瑩直言:「自信不一定來自外貌肯定。」,她呼籲社會大眾理應先從自我肯定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