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環境保育

環保公衛

重視宜蘭生態文化 蘭陽博物館推環境保育

蘭陽博物館於2021年10月初,舉辦一年一度的海洋主題活動,邀請各地喜愛海洋的民眾參觀這座以龜山島周圍海域為中心所打造的自然生態博物館,並與當地觀光產業、居民共同打造地方文化與生態主體性,結合地方觀光工廠營造文化、環境教育集散地,使來訪宜蘭的遊客到此做學習、體驗與環境教育的同時,也能夠尊重這塊土地,一起維護當地人文與自然環境。

完整內文
環保公衛

大白鯧在哪兒? 全球漁業資源拉警報

「吃魚」在海洋立國的台灣可謂稀鬆平常,其中尤以白鯧魚肉質細緻,口感綿密,廣受民眾喜愛,更是逢年過節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據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顯示,近十年台灣漁業總產量持續縮減,自2014年的140萬公噸下滑至2022年的87萬公噸。專家指出,其涉及氣候變遷、魚群變化、人為過度捕撈等因素,面對生態瀕危,當前必須制定完備漁業法規,推廣民眾正確食魚觀念,方能維繫海洋資源永續。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國小在地特色課 探索下崙家鄉事

座落在雲林縣口湖鄉的下崙國小,近年發展「在地探究課程」在教育界引起迴響,而該課程的幕後推手,是來自下崙國小的校長黃淑玲,為了讓學生更了解下崙地區的在地生態與故事,便偕同校內老師著手設計課程,讓學生了解當地主要的養殖漁業,以及特色濕地等環境議題,期盼學生有朝一日可以根留故鄉,並銘記「下崙是他們永遠的家」。

完整內文
財經科技

隱形致命殺手 水下噪音重創海洋鯨豚聽力

鯨豚透過聲音溝通、覓食,並利用回音定位探索周遭世界,然而,海洋噪音使牠們迷失方向,嚴重時更會導致聽力受損。目前離岸風場為最主要的噪音來源,且在建造前探勘、環境開發時,皆會影響鯨豚聽力,即使政府訂定160分貝的噪音限制,仍導致部分瀕危物種小型海豚聽力受到嚴重傷害,應重新規範更嚴格的標準,維護海洋生態。

完整內文
環保公衛

新興綠能遇挑戰 永恆之海盼轉機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東邊的黑潮為台灣特有的洋流,因長期穩定,且開發量巨大,國家海洋研究院的與台灣大學、中山大學和海洋大學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利用黑潮穩定的海流及巨大的開發量。波浪能發電也是近年業界的發展目標,總結來說,實現台灣2050淨零規劃,各國提倡綠能和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我國海洋能發電具備先天環境優勢,但未來機組之發電效益、發電成本與可用率仍待驗證,生態保育和環境評估在發展成熟後,是首要考量的關鍵。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