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青創戶回饋社區 「共耕食代」凝聚好感情
台北市松山區的社會住宅,有一群青年創新回饋戶,2018年起共同推行社區回饋計畫「共耕食代」,從社區屋頂農圃出發,培養住戶共耕共食的精神,透過每周聚會,連結眷村包餃子的麵食文化,加強社會住宅中住戶的情感連結。
台北市松山區的社會住宅,有一群青年創新回饋戶,2018年起共同推行社區回饋計畫「共耕食代」,從社區屋頂農圃出發,培養住戶共耕共食的精神,透過每周聚會,連結眷村包餃子的麵食文化,加強社會住宅中住戶的情感連結。
台灣的傳統遊戲還有玩具,因為3C科技的發展,正在漸漸沒落,Z世代下的小朋友不再習慣動手玩玩具,不過在板橋有一個地方收藏著來自60、70年代的童年回憶,爸媽可以帶著自家的寶貝一起遊玩,帶您一同來了解。
近年來科技公司紛紛推出可以幫助民眾找回遺失物品的「藍芽防丟器」,但有民眾質疑,若藍芽防丟器可以準確尋找人類的定位,可能會引發許多隱私安全上的問題。
疫情爆發,民眾宅家防疫全靠外帶外送,這讓免洗紙餐盒垃圾暴增,為了改善該問題,環保團體在台灣推動「無接觸購物」模式,而兩名醫學生更是創辦環保外送平台,使用循環容器裝餐,提供民眾一個新的外送選項。
新課綱規定學校開設特色課程,讓學生多元發展,在高中時期就能接觸大學系所的相關課程,紀錄在學系歷程檔案裡。然而,疫情下,學校從今年五月開始實施遠距教學,也讓特色課程難以施行。
台東縣新武呂溪為卑南溪上游,因水質清澈一同孕育了優質的稻米。而布農海端鄉卻與鄰近兩地在產業現況及生活習俗中,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地方政府期望透過資源整合發展觀光,為農產業找尋新出路。
科技犯罪的新手段──「Deepfake深度偽造技術」。深偽技術被運用在假訊息傳播上,會以影片、照片或聲音進行傳送。深偽技術很難被分辨真假,因此,民眾需特別謹慎並做好防備。
由環保署2018年的統計來看,台灣廚餘回收量高達59萬公噸,將廚餘桶堆疊起來可達到約1萬3,500座台北101的高度,且浪費數量逐年增長。不管是在運送的途中,還是在餐桌上,被浪費的食物數量越來越多,而這也是全球碳排放增加的原因之一,為了達到環保的目的,近年來由聯合國開始,逐漸提倡永續飲食的概念。
燒香、燒金紙是台灣重要的傳統文化,但早在106年環保署就在推動減香、減金、減炮之「一尊三減一目標」措施,為了保障民眾健康及追求環保。政策慢慢推動,但從廟宇參拜民眾來看,減香政策成效並不大,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國人為什麼不願意放棄燒香拜拜,香火對於信眾來說是怎樣的存在?減香政策推動期間環保香越來越受歡迎,環保香與一般香有什麼不同呢?是否真的有比較環保,若真的比較好那個大廟宇是否該換成環保香提供信眾使用?
在醫療發達的現代,人工生殖技術讓無法自然受孕的婦女有機會繁衍下一代,但爭議較大的代理孕母在台灣並未合法,然而隨著《人工生殖法》代理孕母法制化草案一讀通過,儘管爭議未減,卻讓不孕者看見一道新曙光。
海洋魚類資源枯竭,已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困境。除了環境破壞、過度捕撈之外,人們對於海鮮文化的不了解,也是造成魚類瀕危的因素之一。有一群人,透過食魚教育,帶領大家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每個環節,喚醒人們對於大海的情感,共同守護美麗的海洋。
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人人手中都握有一支智能手機。許多人在逛夜市時,只是到美食及飲料的攤位購買,沒有停下腳步觀察每個攤位不同的特色。台灣夜市獨有的夜市遊戲在疫情的衝擊下,面臨著可能會被時代淘汰的困境。
在台灣的建設工地或石頭加工廠常常有剩下的石頭角料丟棄在一旁,為了不浪費這些石材,許多工藝品店都會利用這些剩下的角料,重新磨石、拋光,將原本被丟在一旁、不起眼的石頭,製作成美麗的石頭工藝品。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