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種植韭菜 推廣食農教育
記者 陳明遠、辛恩/採訪報導 台灣普遍多以傳統肥料、農藥來進行栽種,在桃園大溪的農場裡,有位韭菜農開發智慧管理 […]
記者 陳明遠、辛恩/採訪報導 台灣普遍多以傳統肥料、農藥來進行栽種,在桃園大溪的農場裡,有位韭菜農開發智慧管理 […]
有機村透過農業局合作,推廣食農教育,藉此讓民眾體驗並學習到環境友善理念,傳承有機村的核心概念,有機種植不噴灑農藥,使土地得以永續利用。
曾經風光一時的九孔王國貢寮,在苗株病變後產業沒落,面臨年輕人口出走和人口老化,只留下廢棄九孔池。近年來青年返鄉復興,配合政府及學界轉型產業,重新利用九孔池促進環境永續。期許透過多方攜手合作與推廣,再創貢寮新價值。
近年來,食農教育受到大眾關注,宜蘭在地青年方子維發起「來宜蘭迺菜市場」,推動市場走讀,以「一邊玩一邊學」的模式帶學員認識菜市場,也與在地學校合作,讓學生了解完整的農事生產,發展簡單的耕食能力。
每當春夏交際之時油桐花在嘉義以北的丘陵地開得茂盛,提到油桐不少人直覺聯想便是與客家精神有關,而今年桃園楊梅的不臨山客家聚落之一員本社區是如何發展出一個沒有桐花的桐花祭,打造出一個具有客家精神與傳承的祭典。
你還置身事外嗎?臺灣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是民間團體,都相當關注食安與食物的環保永續。食農永續教育在忙碌的現代人生活下,逐漸成為人人須知的課題。食安風暴興起後,許多人更重視食物的來源與產地。
食農教育,結合飲食與農業教育的理念,利用校園環境種植食物,不僅增添綠意還能降溫。在台北市健康國小的綠屋頂春耕活動,學童們做中學、動手做, 透過耕種認識食物,這樣共耕、共食的概念,正是食農教育。
文山區有兩位年輕人意識食安問題嚴重,開始了共享廚房的計畫,希望推廣自煮的趨勢及食農教育。顧客透過親自動手做,不僅學習了解食材、養成健康飲食習慣,也重新掌握「食」的權利。
面對食安議題,政府不斷祭出相應政策期盼能改善現況,包括建立生產履歷、四章一Q認證制度等,就生產履歷的實行成果而言,也確實看到成效。然而,徹底解決食安問題乃長遠目標,實際面仍須回溯根源,包括對於飲食、生態、農業的教育,也就是所謂的「食農教育」。
記者 劉家伶、林琦芳/採訪報導 胡蘿蔔營養價值極高也易於入菜,被譽為「平民人蔘」。台灣胡蘿蔔在外銷市場,深受日本、香港等地歡迎。為了推廣台灣胡蘿蔔,雲林縣政府與在地企業一同舉辦國際胡蘿蔔日,透過田間體驗及食農教育,提高民眾對在地農產的關注。
記者 梁珈瑄、郭以柔/採訪報導 雲林縣台西鄉的青年農夫林柏賢,從小在台北都市中長大,卻因為一場徒步環島之旅,改 […]
記者 鄭安琪、陳昭慈、游佳穎/採訪報導 隨著飲食西化、主食多樣化等因素,國人食米量逐漸下滑,台灣傳統米食文化受 […]
記者 方欣晴、洪子涵/採訪報導 年僅35歲的青年張凱迪,在五年前放棄修車的職業,為了讓孩子吃到最好的食物,他毅 […]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